诗人已经走了一天,太阳西落,暮色四合。诗人已经无心观赏“风景”,为了不至于露宿山野,他开始加快步伐,寻找可以栖身的人家。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天黑之前诗人终于来到了一个栖身的所在,一座幽静的寺院。
填饱了肚子之后,诗人在寺院中体验着闲庭信步的悠闲,一抬头,他忽然领略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境界——漆黑的夜色中不要说群星璀璨了,连月亮的影子也看不到一点——大概都被人摘走了不成?
第二天,诗人再没有半点踏青赏景的雅兴了,他收拾起自己的行囊,打道回府。
奇怪的是,诗人在开阔了视野之后,终生竟然再也没有写过一首诗。他从此多了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我的诗兴已经被我开阔的视野淹没了。”
这篇作文老师给了他一个50分。但是,老师在批语里还是强调了一句:“这种写法不容易掌握,建议多练习议论文”。
阿杜把这篇作文拿给我的时候,也顺便和我探讨:“爸,你说现在我应该怎么办?将来高考的时候应该写议论文还是编故事?”
其实这个问题我以前早和阿杜探讨过了,所以我说:我还是那句话,你在写作文的时候不要总想着写什么文体的问题,作文题目一出来、材料阅读完毕之后,如果不限定文体,最关键的是你自己的感觉,首先钻进你大脑的是什么?你是对编故事有感觉还是对写议论文有感觉?看你灵感出现的一瞬间是什么?灵感出现的时候你把它当成了什么文体,你就写什么文体,写你最擅长的东西,不要刻意改变自己最具有优势的东西。
而且,越是大家认为不容易掌握的文体,写这种文体的人也越少,这样老师在批作文的时候也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你的分数就可能比别人高一些。不仅是写作文如此,干什么都是这样,要有一点自己的创新。
但是,写你喜欢的这种文体必须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这种写法不好掌握,容易跑偏,老师说的是有道理的。用一个故事阐释一个主题,的确不是容易的一件事,这很像古时候的那种寓言。你写的时候思维进入了一种境界,你怎么琢磨都觉得你的文章把主题表达清楚了,但是阅读你文章的老师不一定和你产生共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需要引起你的足够注意。
第二,你这样写作文,我们自认为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选择,但是任何创新都是与风险同时存在的。就仿佛一条新路修好了,人们还是习惯走原来的老路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新路你没走过,新路将通向哪里,半路有没有警察,收不收费等等,都是不确定的,都是未知的,只有你真正走过几次之后你才能全面了解这条路,你了解的过程就可能增加你的通过成本。作文也是一样的,每一种创新都是与风险共存的,从初中到高中,你似乎已经在这种尝试中了解了自己的实力,你已经很好地驾驭了这种文体,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你完全可以选择这种创新的写法,提高你的分数,除非对编故事一点感觉也没有的时候,你再写议论文……如果必须写议论文那就另当别论了,咱也不怕,我觉得你的议论文写得也不错。
都什么时候了?这个时候必须给孩子足够的信心,不能让孩子徘徊彷徨。如果这时候你给孩子泄气,孩子自己也犹豫,对开始毫无好处。
阿杜说:“你说的对,现在咱也不用庸人自扰了,到那个时候再说吧!”
不要强求,不要给孩子固定的模式,要充分考虑到孩子最擅长的东西是什么。无论写作文、答数学题、英语题都一样,优先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去完成,从易到难,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