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里打听不到有关梁知县的事,无可奈何之下,清涵也只能耐心的等赵文虎等人从真定送信回来。
五天之后,赵文虎从真定返回,清涵才多少了解了真定知府和梁知县之间的事。
定兴县因为粉条作坊的缘故,受益不小,作坊里的工人拿丰厚的工钱还在其次,主要的是,外地客商去定兴,带动了定兴县当地的经济发展。
客栈、饭馆生意红火,连带着当地一些特产,也都畅销起来,去年定兴的百姓,大多数都过了个肥年。
梁栋得了好处,就跟百姓定下契约,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适当多种一些洋芋番薯,到时候作坊会以比市价高一成的价格收购。
百姓都尝到了甜头,当然愿意,各家都与作坊定了契约。
由于清涵定下了在东北也弄一处作坊,两处共同合作发展,定兴这边多加工淀粉,东北的多制作粉条。
这样一来,梁栋就觉得仅仅定兴县种植,可能供应不上需求。于是就跑去其他县,也想跟别县的百姓定下合作。正因为如此,才惹恼了别县的官员。
人大多这般,看着别人过上好子了,不知道反思自己,只一味的羡慕妒忌。
定兴是真定府下辖的县,定兴百姓子红火了,其他那些县就看着眼红,百姓眼红,当官的更甚。
这才第一年呢,收益就如此明显,若是再这么经营个三年五载的,定兴县还不得富得流油
百姓都过得好了,当官的岂不是更是搂的盆满钵满
那个梁青菜,他凭什么就能有这等机会同样都是真定府的知县,别人怎么就遇不上这样的好事
别的知县眼红又拿梁栋没办法,自然就起了坏心思,上报给真定知府。
真定知府其实对定兴县的作坊也很眼,谁不知道那里面藏着巨大的利益
于是就去找梁栋,跟梁栋说,让梁栋把作坊的人调一部分去真定,在真定那边也建几个作坊。
有钱应该大家伙一起挣,也让真定府的百姓都跟着富裕起来。
真定知府的意思,自然是绕开清涵,不通知她,只从作坊里挖走几个熟手的师傅。
由真定知府等人出资建作坊,挣了钱大家伙一起分。
既能带动百姓经济,他们这些人也能跟着挣钱,何乐而不为
梁栋不笨,哪能不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
可清涵对他有恩,作坊里用的是梁栋的亲戚,梁栋哪能做这种忘恩负义的事
他是个直肠子,不会拐弯儿,就直接把话挑明了说,作坊是太子妃的。
他不能做对不起太子妃的事,更不能私底下跟别人合伙建作坊,顶了太子妃挣钱的买卖。
就因为这一席话,得罪了真定知府,所以真定知府便处处为难梁知县。
偏偏赶巧,今年北辽进犯,朝廷缺少粮饷,户部下令,今年的税赋酌增加一到二成。
本来,真定保定两府去年受灾,皇帝已经下旨,受灾轻微的地方减免去年一年税赋,受灾严重的地方减免三年。
定兴就属于受灾严重的地方,按说该减三年,今年收税收不到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