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新唐书 > 卷十四 志第四

卷十四 志第四

礼乐四

其非常祀,天子有时而行之者,曰封禅、巡守、视学、耕藉、拜陵。

文中子曰:“封禅,非古也,其秦、汉之侈心乎盖其旷世不常行,而

于礼无所本,故自汉以来,儒生学官论议不同,而至于不能决,则出于时君率意

而行之尔。隋文帝尝令牛弘、辛彦之等撰定仪注,为坛泰山下,设祭如南郊而已,

未尝升山也。

唐太宗已平突厥,而年谷屡丰,群臣请封泰山。太宗初颇非之,已而遣中书

侍郎杜正伦行太山上七十二君坛迹,以是岁两河大水而止。其后群臣言封禅者多,

乃命秘书少监颜师古、谏议大夫朱子奢等集当时名儒博士杂议,不能决。于是左

仆射房玄龄、特进魏征、中书令杨师道博采众议奏上之,其议曰:“为坛于泰山

下,祀昊天上帝。坛之广十二丈,高丈二尺。玉牒长一尺三寸,广、厚五寸。玉

检如之,厚减三寸。其印齿如玺,缠以金绳五周。玉策四,皆长一尺三寸,广寸

五分,厚五分,每策皆五简,联以金。昊天上帝配以太祖,皇地祇配以高祖。已

祀而归格于庙,盛以金匮。匮高六寸,广足容之,制如表函,缠以金绳,封以金

泥,印以受命之玺。而玉牒藏于山上,以方石三枚为再累,缠以金绳,封以石泥,

印以受命之玺。其山上之圆坛,土以五色,高九尺,广五丈,四面为一阶。天子

升自南阶,而封玉牒。已封,而加以土,筑为封,高一丈二尺,广二丈。其禅社

首亦如之。其石检封以受命玺,而玉检别制玺,方一寸二分,文如受命玺。以石

距非经,不用。又为告至坛,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

群神。”遂著于礼,其他降禅、朝觐皆不著。至十五年,将东幸,行至洛阳,而

彗星见,乃止。

高宗乾封元年,封泰山,为圆坛山南四里,如圆丘,三壝,坛上饰以青,四

方如其色,号封祀坛。玉策三,以玉为简,长一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三分,

刻而金文。玉匮一,长一尺三寸,以藏上帝之册;金匮二,以藏配帝之册,缠以

金绳五周,金泥、玉玺,玺方一寸二分,文如受命玺。石<石感>:方石再累,皆方

五尺,厚一尺,刻方其中以容玉匮。<石感>旁施检,刻深三寸三分,阔一尺,当绳

刻深三分,阔一寸五分。石检十枚,以检石<石感>,皆长三尺,阔一尺,厚七分;

印齿三首,皆深四寸,当玺方五寸,当绳阔一寸五分。检立于<石感>旁,南方、北

方皆三,东方、西方皆二,去<石感>隅皆一尺。<石感>缠以金绳五周,封以石泥。距

石十二,分距<石感>隅,皆再累,皆阔二尺,长一丈,斜刻其首,令与<石感>隅相应。

又为坛于山上,广五丈,高九尺,四出陛,一壝,号登封坛。玉牒、玉检、石

<石感>、石距、玉匮、石检皆如之。为降禅坛于社首山上,八隅、一成、八陛如方

丘,三壝。上饰以黄,四方如其色,其余皆如登封。其议略定,而天子诏曰:“古

今之制,文质不同。今封禅以玉牒、金绳,而瓦尊、匏爵、秸席,宜改从文。”

于是昊天上帝褥以苍,地祇褥以黄,配褥皆以紫,而尊爵亦更焉。

是岁正月,天子祀昊天上帝于山下之封祀坛,以高祖、太宗配,如圆丘之礼。

亲封玉册,置石<石感>,聚五色土封之,径一丈二尺,高尺。已事,升山。明日,

又封玉册于登封坛。又明日,祀皇地祇于社首山之降禅坛,如方丘之礼,以太穆

皇后、文德皇后配,而以皇后武氏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率六宫以登,

其帷帟皆锦绣。群臣瞻望,多窃笑之。又明日,御朝觐坛以朝群臣,如元日之礼。

乃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之碑,名封祀坛曰舞鹤台,登封坛曰万岁台,降禅坛曰

景云台,以纪瑞焉。其后将封嵩岳,以吐蕃、突厥寇边而止。

永淳元年,又作奉天宫于嵩山南,遂幸焉。将以明年十一月封禅,诏诸儒国

子司业李行伟、考功员外郎贾大隐等草具其仪,已而遇疾,不克封,至武后遂登

封焉。

玄宗开元十二年,四方治定,岁屡丰稔,群臣多言封禅,中书令张说又固请,

乃下制以十三年有事泰山。于是说与右散骑常侍徐坚、太常少卿韦縚、秘书少

监康子元、国子博士侯行果刊定仪注。立圆台于山上,广五丈,高九尺,土色各

依其方。又于圆台上起方坛,广一丈二尺,高九尺,其坛台四面为一阶。又积柴

为燎坛于圆台之东南,量地之宜,柴高一丈二尺,方一丈,开上,南出户六尺。

又为圆坛于山下,三成、十二阶,如圆丘之制。又积柴于坛南为燎坛,如山上。

又为玉册、玉匮、石<石感>,皆如高宗之制。玄宗初以谓升中于崇山,精享也,不

可喧哗。欲使亚献已下皆行礼山下坛,召礼官讲议。学士贺知章等言:“昊天上

帝,君也;五方精帝,臣也。陛下享君于上,群臣祀臣于下,可谓变礼之中。然

礼成于三,亚、终之献,不可异也。”于是三献皆升山,而五方帝及诸神皆祭山

下坛。玄宗问:“前世何为秘玉牒”知章曰:“玉牒以通意于天,前代或祈长

年,希神仙,旨尚微密,故外莫知。”帝曰:“朕今为民祈福,无一秘请。”即

出玉牒以示百寮。乃祀昊天上帝于山上坛,以高祖配。祀五帝以下诸神于山下,

其祀礼皆如圆丘。而卜日、告天及庙、社、大驾所经及告至、问百年、朝觐,皆

如巡狩之礼。

其登山也,为大次于中道,止休三刻而后升。其已祭燔燎,侍中前跪称:

“具官臣某言,请封玉册。”皇帝升自南陛,北向立。太尉进昊天上帝神座前,

跪取玉册,置于桉以进。皇帝受玉册,跪内之玉匮,缠以金绳,封以金泥。侍中

取受命宝跪以进。皇帝取宝以印玉匮,侍中受宝,以授符宝郎。太尉进,皇帝跪

捧玉匮授太尉,太尉退,复位。太常卿前奏:“请再拜。”皇帝再拜,退入于次。

太尉奉玉匮之桉于石碱南,北向立。执事者发石盖,太尉奉玉匮,跪藏于石碱内。

执事者覆石盖,检以石检,缠以金绳,封以石泥,以玉宝遍印,引降复位。帅执

事者以石距封固,又以五色土圜封。其配座玉牒封于金匮,皆如封玉匮。太尉奉

金匮从降,俱复位。以金匮内太庙,藏于高祖神尧皇帝之石室。其禅于社首,皆

如方丘之礼。

天子将巡狩,告于其方之州曰:“皇帝以某月于某巡狩,各脩乃守,考乃职

事。敢不敬戒,国有常刑。”将发,告于圆丘。前一日,皇帝斋,如郊祀。告昊

天上帝,又告于太庙、社稷。具大驾卤簿。所过州、县,刺史、令候于境,通事

舍人承制问高年,祭古帝王、名臣、烈士。既至,刺史、令皆先奉见。将作筑告

至圆坛于岳下,四出陛,设昊天上帝、配帝位。天子至,执事皆斋一日。

明日,望于岳、镇、海、渎、山、川、林、泽、丘、陵、坟、衍、原、隰,

所司为坛。设祭官次于东壝门外道南,北向;设馔幔内壝东门外道北,南向;设

宫县、登歌;为瘗埳。祭官、执事皆斋一日。岳、镇、海、渎、山、川、林、

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尊,在坛上南陛之东,北向。设玉篚及洗,设

神坐坛上北方。献官奠玉币及爵于岳神,祝史助奠镇、海以下。

明日,乃肆觐,将作于行宫南为壝。三分壝间之二在南、为坛于北,广九丈

六尺,高九尺,四出陛。设宫县坛南、御坐坛上之北,解剑席南陛之西。文、武

官次门外东、西,刺史、令次文官南,蕃客次武官南,列辇路坛南。文官九品位

坛东南,武官西南,相向。刺史、令位坛南三分庭一,蕃客位于西。又设门外位,

建牙旗于壝外,黄麾大仗屯门,鈒戟陈壝中。吏部主客户部赞群官、客使就门外

位。刺史、令贽其土之实,锦、绮、缯、布、葛、越皆五两为束,饰以黄帕常贡

之物皆篚,其属执列令后。文武九品先入就位。皇帝乘舆入北壝门,繇北陛升坛,

即坐,南向。刺史、蕃客皆入壝门,至位,再拜,奠贽,兴,执贽。侍中降于刺

史东北,皆拜。宣已,又拜。蕃客以舍人称制如之。户部导贡物入刺史前,龟首

之,金次之,丹、漆、丝、纩四海九州之美物,重行陈。执者退,就东西文武前,

侧立。通事舍人导刺史一人,解剑脱舄,执贽升前,北向跪奏:“官封臣姓名等

敢献壤奠。”遂奠贽。舍人跪举以东授所司,刺史剑、舄复位。初,刺史升奠贽,

在庭者以次奠于位前,皆再拜。户部尚书坛间北向跪,请以贡物付所司,侍中承

制曰:“可。”所司受贽出东门。中书侍郎以州镇表方一桉俟于西门外,给事中

以瑞桉俟于东门外,乃就侍臣位。初,刺史将入,乃各引桉分进东、西陛下。刺

史将升,中书令、黄门侍郎降立,既升,乃取表升。尚书既请受贽,中书令乃前

跪读,黄门侍郎、给事中进跪奏瑞,侍郎、给事中导桉退,文武、刺史、国客皆

再拜。北向位者出就门外位。皇帝降北陛以入,东、西位者出。设会如正、至,

刺史、蕃客入门,皆奏乐如上公。

会之明日,考制度。太常卿采诗陈之,以观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之好恶。

典礼者考时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祇有不举为不恭,宗

庙有不慎为不孝,皆黜爵。革制度、衣服者为叛,有讨。有功德于百姓者,爵赏

之。

皇帝视学,设大次于学堂后,皇太子次于大次东。设御座堂上,讲榻北向。

皇太子座御座东南,西向。文臣三品以上坐太子南,少退;武臣三品以上于讲榻

西南;执读座于前楹,北向。侍讲座执读者西北、武官之前;论义座于讲榻前,

北向。执如意立于侍讲之东,北向。三馆学官座武官后。设堂下版位,脱履席西

阶下。皇太子位于东阶东南,执经于西阶西南,文、武三品以上分位于南,执如

意者一人在执经者后,学生位于文、武后。

其日,皇帝乘马,祭酒帅监官、学生迎于道左。皇帝入次,执经、侍讲、执

如意者与文武、学生皆就位堂下。皇太子立于学堂门外,西向。侍中奏“外辨”。

皇帝升北阶,即坐。皇太子乃入就位,在位皆再拜。侍中敕皇太子、王公升,皆

再拜,乃坐。执读、执经释义。执如意者以授侍讲,秉诣论义坐,问所疑,退,

以如意授执者,还坐,乃皆降。若赐会,则侍中宣制,皇帝返次。群官既会,皇

帝还,监官、学生辞于道左。

皇帝孟春吉亥享先农,遂以耕藉。前享一日,奉礼设御坐于坛东,西向;望

瘗位于坛西南,北向;从官位于内壝东门之内道南,执事者居后;奉礼位于乐县

东北,赞者在南。又设御耕藉位于外壝南门之外十步所,南向;从耕三公、诸王、

尚书、卿位于御坐东南,重行西向,以其推数为列。其三公、诸王、尚书、卿等

非耕者位于耕者之东,重行,西向北上;介公、酅公于御位西南,南向北上。

尚舍设御耒席于三公之北少西,南向。奉礼又设司农卿之位于南,少退;诸执耒

耜者位于公卿耕者之后、非耕者之前,西向。御耒耜一具,三公耒耜三具,诸

王、尚书、卿各三人合耒耜九具。以下耒耜,太常各令藉田农人执之。

皇帝已享,乃以耕根车载耒耜于御者间,皇帝乘车自行宫降大次。乘黄令以

耒耜授廪牺令,横执之,左耜置于席,遂守之。皇帝将望瘗,谒者引三公及从耕

侍耕者、司农卿与执耒耜者皆就位。皇帝出就耕位,南向立。廪牺令进耒席南,

北向,解韬出耒,执以兴,少退,北向立。司农卿进受之,以授侍中,奉以进。

皇帝受之,耕三推。侍中前受耒耜,反之司农卿,卿反之廪牺令,令复耒于韬,

执以兴,复位。皇帝初耕,执耒者皆以耒耜授侍耕者。皇帝耕止,三公、诸王耕

五推,尚书、卿九推。执耒者前受之。皇帝还,入自南门,出内壝东门,入大次。

享官、从享者出,太常卿帅其属耕于千亩。

皇帝还宫,明日,班劳酒于太极殿,如元会,不贺,不为寿。藉田之谷。敛

而钟之神仓,以拟粢盛及五齐、三酒,穰槁以食牲。

藉田祭先农,唐初为帝社,亦曰藉田坛。贞观三年,太宗将亲耕,给事中孔

颖达议曰:“礼:天子藉田南郊,诸侯东郊。晋武帝犹东南,今帝社乃

东坛,未合于古。”太宗曰:“书称平秩东作,而青辂、黛耜,顺春气

也。吾方位少阳,田宜于东郊。”乃耕于东郊。

垂拱中,武后藉田坛曰先农坛。神龙元年,礼部尚书祝钦明议曰:“周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名门(直叫人热血沸腾)商海情欲都市无敌特种兵极品桃花运(粉嘟嘟的馒头)官途风流小村糙事天神下世鬼话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