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内心里还是很感动的,于是,在心底默默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好好对待嫣然,绝对不能辜负她们一家人的深情厚谊。
后面,他又抽时间和袁彬、王建、赵老五几人聚了一次。
众人俱都是平步青云、官场得意,自然是意气风发、豪气干云。
与以前的小心谨慎、畏畏缩缩简直判若云泥,李白一时,也不由得感慨万千,便又想起了孟郊的那首《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只是现如今,又和当初的心境有所不同,领会的又是另一番感悟。
转眼之间,就到了出发的日子,一大早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李白便带着周文、长顺,及赵炎统领着三十名护卫,告别了母亲、嫣然和小雯,会合了杨铭、小顺子,来到了都察院。
这里也早已准备就绪,只见几十名仪仗、侍卫以及户部抽调的三名随行属官,和十几名文吏都已集结完毕整装待发。
他办理好了相关文书,便率领着众人,铺开全副仪仗,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行至城外十里处,远远的就看见几人站立在官道旁边的小亭中,走近一看,原来是翰林修撰郭涣和许大淼、种雨元、尹俊、胡维、胡云、几人,再看他们身旁,几名小厮手捧酒坛、酒碗静静侍立。
他便明白了,这几人是专程来为自己壮行的。
于是,下车走向近前,几人自然是热情的攀谈不提。
末了,一人敬了一碗水酒,他实在是不好推辞,只得一一仰头灌下肚去。
待到又重新出发了,靠在车里的长椅上,还兀自感叹不停,这幸亏不是那后世的五十二度,若是、恐怕自己这江南之行,就要就此终止了!
李白将途中的行程事宜,一律交由赵炎安排布置。
自己则坐在马车里,同周文、杨铭、小顺子闲聊打发时间。
队伍经过一天的行程到达了通州驿,赵炎安排众人歇息一晚,明日置办些日用物资,乘船顺京杭大运河至扬州。
他命周文拿上朝廷颁发的堪合,去驿站办理手续安排众人食宿。
驿丞见到仪仗,便知是巡盐御史到了,能当上出巡御史的,哪个不是圣上跟前的红人,况且这巡盐御史,更是出巡御史中的翘楚,要职中的要职,可不能依常理度之。
于是,在驿丞热情的接待下,一切自然都非常顺利,众人酒足饭饱之后便回房安歇了。
次日一切准备停当,队伍直奔码头,待众人齐都坐上了早已等候在此三艘官船,分配好物资补给之后便扬帆起航了。
朝廷官船,自然是快捷万分,路遇水上关卡,都是免检通过。碰上水道狭窄处,民船拥挤着排队,官船也是优先通行。再加上下江南本就是顺流而下,半月过后一行人就到达了扬州码头。
远远看去,码头边的江面上停满了各色船只,千帆招展、万桅林立,一派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由于早先已经有侍卫,乘小舟提前进扬州城通报,故此当咱们李大御史的官船靠岸时,竟是旌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万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