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道杀了三个路匪后,便夺了他们的马匹,将他们的兵器挂在马上,然后继续骑向禺北县城方向。
最后反而在禺北县城里卖了这三个强盗的马匹兵器赚了一大笔,惹得收购他物资的老板赫赫称奇,称赞李正道是少年英雄,甚至还想和他攀亲,询问李正道是哪里人士,打算让自己小女儿和李正道结亲,弄得李正道是却之不恭的拿上钱财就逃跑了,使得那老板不禁长叹和李正道没有缘分。
李正道在离开禺中县时,就打探到这沿海六个土司县,只有邵阳县有正式海港走船,估计是大夏朝为了和召南国做贸易才建造的,其他沿岸县都是些渔港,只有些渔船和近海客运的小客船,不适合李正道赶时间,所以李正道要上船走最短的时间去大夏朝他目标的沿海地点,只有骑马到大夏朝林东道最北的县城南澜县,或者就是上禺水进汉水再进夏江,但是这样波折太多,也耗费时间,并且李正道也不能在禺中上船,毕竟他在禺中县身份特殊,万一被认出也不好进行这趟旅途。
所以李正道便选择了骑马由官道赶到禺北县,然后再行到南澜县坐船去他自己目标的大夏朝沿海地点,这样才是最快的行程。
之所以李正道选择行船往北去,是因为在陆路走骑马远行速度慢也劳累,并且现在流民遍野,李正道倒是不怕自己的安全问题,只是频繁的骚扰他也受不了。
就在李正道坐上船越往北去的时候,便发现秋色越来越浓,毕竟此时也是冬天,只是大夏朝广大,所以南方还只见秋色,但是大夏却没有丝毫秋收后欢庆丰收的喜悦。
因为饥荒的来临,在这灾害来临的三个多月里灾民们不断四处逃荒,尤其是南下的队伍灰突突的人群成片如海,而大夏朝在这三个多月的所谓灾害中已经死去人口不知凡几,各地呼啸山林者众,进河入海为盗者也犹如过江之鲤,人吃人的现象更是多如牛毛。
但是就算如此,这也不过是大夏朝的奴隶营和村民、至多是一些乡民的惨状罢了,而大夏朝的县城以上的县城、道府、京宫和皇都只是粮食翻了十倍而已,黎民百姓生活苦了些而已,没人会去看那城外漫山遍野的逃荒灾民,更不会去管他们的死活。
因为大夏朝的皇帝是想管一管,毕竟都算是他的子民,但是他山高皇帝远,下面的权贵只想牟利,是不在乎这些灾民的死活的,开仓放粮的对象也不是灾民,反而是自己的关系户和一些城镇中的百姓。
而城镇中的百姓们,自己活得都不如意,如何去管那些城外的灾民?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但是这大夏朝以前真的就太平吗?如果太平,为何会有这流民遍野?”
坐在海船上凭栏观望的李正道,望着岸上连绵不绝的衣衫褴褛的逃荒人,不禁微微一叹到,并且引起了他身边一个扎须大汉的注意。
那扎须大汉立刻向李正道询问道:“小公子此言何意?难道大夏朝太平八百岁还错了吗?”
李正道却苦笑了一下,回道:“这世道太平吗?如果太平,为何还有皇家士族和黎民百姓之分下的欺压和奴役?为何还是强权当道?为何还有贪官污吏?为何还有豪强恶霸?为何天下盗匪横行?”说到此,李正道指向岸边漫山遍野的饥民道:“为何看那流民遍地缺衣少食,挣扎在饥寒交迫的边缘?为何我们只能站在这里看着,心如刀绞却无能无力?”
听到李正道的问话,那扎须大汉立刻不再言语,望着岸边麻木的往南走着的饥民们沉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