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有成都之名。
战国时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秋,秦王派大夫张仪、司马错率大军伐蜀,吞并后置蜀郡,以成都为郡治。
翌年秦王接受张仪建议,修筑成都县城。
纵观历代建城,或凭山险,或占水利,只有成都既无险阻可恃,更无舟楫之利。且城址在平原低洼地方,潮湿多雨,附近更多沼泽,惟靠人力来改善。
为了筑城,蜀人曾在四周大量挖土,取土之地形成大池,著名的有城西的柳池,西北的天井池、城北的洗墨池、万岁池和城东的千岁池,既可灌溉良田,养鱼为粮,更可在战时作东、西、北三面的天然屏障。加上由秦昭王时蜀守李冰建成的都江堰,形成一个独特的水利系统,一举解成都平原水涝之祸、灌溉和航运的三大难题。
成都本城周长十二里,墙高七丈,分太城和少城两部份。太城在东,乃广七里少城在西,不足五里。
隋初,成都为益州总管府,旋改为蜀郡。
大城为郡治机构所在,民众聚居的地方,是政治的中心,少城主要是商业区,最有名的是南市,百工技艺、富商巨贾、贩夫走卒,均于此经营作业和安居。
陈锐听闻岭南放出的决刀宣言便来到巴蜀。
在九江城头,立威是一方面,当然最大的目的便是挑战宋缺,借此破镜。
宋缺心高气傲,他陈锐更心高气傲。
要他放话挑战宋缺,宋缺可能会应,当然必须是陈锐跑到岭南磨刀堂去挑战他,可陈锐从来没有这种想法,那就反其道之行之。
不过当然来到巴蜀,也并非为宋缺。
原来隋乱后,四川便诞生了三大势力,独尊堡的解晖,川帮有“枪霸“之称的范卓和巴盟的“猴王“奉振。
此三大势力相处并无像中原帮派那样互相厮杀,反而颇为和谐,把持巴蜀军政,不称王不称霸,等待明主的出现。
据闻此事是有“武林判官“之称的解晖一力促成,倒显得此人卓有见地,知道四川受山水之险所阻,兼且民风淳朴,热爱自给自足的生活,偏安有望,却是无缘争霸。
可陈锐却知道慈航静斋传人师妃暄第一站便是巴蜀,而独尊堡解晖除了与天刀宋缺互为姻亲关系,还与现任慈航静斋斋主梵清惠有段情缘,
师妃暄第一站来到巴蜀,目的不是别的,只为结交巴蜀各方势力,为李世民兵不血刃拿下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当然前提是李世民必须在李阀手握权柄,方能引得巴蜀势力投靠。
而陈锐当然对巴蜀之地也是十分惦记,但地理原因,为之奈何。
可即便得不到,可搅乱慈航静斋布置,陈锐自觉不难,须知魔门在巴蜀也算是大本营,而且天刀宋缺所在岭南紧靠巴蜀,怎会没有布置,以他之性格,怎会放过反骨仔解晖?
步入成都内,陈锐便已经察觉了后方数十道暗中窥视的目光,不过现在目光已经算少的了。
这一路他手上不知染了多少南方群雄的鲜血,盯着他踪迹的探子死了一波又一波,到最终没有敢盯上。
现在踏入成都,又来了一波密探,不过陈锐已懒得理会,一副悠闲游乐神情,欣赏成都风俗美景。
目及之下,一片繁华盛景,毫无乱世景象。
且步入巴蜀一路,陈锐便深感到蜀人相对于战乱不息的中原,升平繁荣,与世无争的豪富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