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活灵活现,宁致是百看不厌。
简笔画老师也觉得霁夏是块料子,就提议宁致,让霁夏学习素描,说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就是孩子小,不知能不能坐得住。还有就是素描是比较单调的,刚开始反复就是黑白线条,一般的孩子坚持不下来,太枯燥,太乏味了。宁致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霁夏又报了素描班。
意料之外,霁夏非常喜欢,她去上课从来不闹,到时间才回家,带回来的画纸真是横竖不齐、长短不一的线条,宁致看了都觉得这两个小时都在那儿画这,真的很没意思。但霁夏告诉宁致:“老师说这是练握笔的姿势,还有以后涂阴影的功底呢,不练画的就不顺畅,线条也不美”,霁夏那信心十足的语气,告诉宁致她学的很用心,宁致还能说什么呢?重要的是霁夏喜欢,于是霁夏的周末还挺忙碌,一节简笔画(老师有时会教书法字),一节素描课。霁夏是个有耐心的孩子,逐渐地,她开始画正方体、长方体、棱柱体、球体等,她的线条真的没有白练,到了画这些石膏静物时就有了显著的绩效。线条就是素描的载体,涂好了就美观而形似,涂不好就没有看的必要。宁致特佩服霁夏,一个仅仅三年级的孩子就那样拿着一支铅笔,坐在画架前,一画就是两三个小时,值得赞叹的是霁夏画的静物的阴影涂的无论是比例的大小,还是交叉的线条深浅的度都拿捏得很到位,这是老师的夸奖。作为奖励,给霁夏买了她一直想拥有的画架,霁夏背着画夹子在屋里转了好几个圈,那简直就属于狂喜。
后来老师就让画实物了,有时画个花瓶,杯子,桌子之类的,霁夏除了在素描班学习外,回家会看着家里的物品画,有时画的不太像,但她勇于尝试,宁致有时会想象,霁夏如果一直这么坚持画画的执着,也许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她真是一个和同龄孩子喜好不同的,文静而恬淡的孩子,这是学素描之前宁致未发觉的。
假期宁致就给霁夏买来简笔画册,霁夏每天画一幅,小动物居多,已经画啥像啥了。素描班老师超喜欢她,单门教她毛笔字,而并未收取费用。回家后,铺开宣纸,一点、一横、一撇、一竖的,宁致也跟着写,此时,霁夏就是小老师,指导着宁致握笔姿势不对了,下笔不是这样了,毛笔字的讲究可真不少,它的下笔、落笔都有技巧,要不写出来的字就不柔和,生硬而难看,可无论宁致怎么学,都不像霁夏写的那么自如、好看。
那一年家里春节的对联就是霁夏写的,而宁致就是那个倒墨汁,晾对联的。不时骄傲地看看霁夏,比炕桌高不了多少的霁夏,握着一支毛笔,笔直地坐着,把对联按对角放好,就那随手一挥,一幅一幅的就写出来了。来家的亲朋好友没有一个相信家里的对联是那个吵着要糖吃,由于牙不好,不给吃又叫又跳的仅仅九岁的霁夏。
霁夏的才华就这样不经意的溢了出来,尽管她时常会不失她爱哭的本性,尽管她是如此的不好带,就是把宁致控制在她的视线范围之内,但宁致就是那样的宠溺地惯着她。因为,无论是霁夏的优点,还是缺点,都是宁致爱她的理由。其实,不仅是宁致给了霁夏无私的爱,霁夏也带给宁致幸福的诠释。
作者有话要说:
☆、移校
随着夏爸生意的兴隆,随之生活的步伐忙碌了,生活的节奏也紧促了。于是,也就不适合往返于两座城市,终于回到了长春市,合家团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