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离歌心中的唯一的疑惑也解了,她笑了笑,然后在众人戏谑的注视中渡步走到了第一幅画前。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于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去无风雨也无晴。”
离歌声音不失感情的读完画作上的题诗,在众人狐疑之际,不卑不亢的说道:“前四副画属于意境墨画,而此诗中,蕴藏着三个重要的元素,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名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二:‘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前面的‘同行皆狼狈,于独不觉’,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三:‘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跃然纸上;由此可以推出这幅画的谜底是:淡然。”
“淡然,淡然处之,任世界百态,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语落,场上一片寂静无声,女子声音温和没有太多激昂,可是,她对谜底的解析却让人们心头一震。
离歌接着走到第二幅画:“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此画与此诗相辅相成,画中微风轻抚,四周一尘不染,静寂而美好,‘薰风’、‘咽新蝉’,烘托了环境的有没和幽静。”
“下阙,描绘的便是画中少女纯真、天真,以及她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笔画细腻,可以看出他对画中少女的喜爱,仅是一个背影,却与初夏的勃勃生机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情调,可预见她脸上的笑容是多么灿烂。至于这幅画中的少女,”离歌转头看向秦心怡,“应该是莫老先生为其爱女初夏作的。这幅画的谜底就一个字:爱!”
秦心怡闻言,身子一震,离歌可以感受到她心中的难过,毕竟在此之前,她一直以为她娘亲不受宠,所以在府里处境才这般艰难,乃至丢掉了性命。
“初夏,初夏,原来里面竟是娘亲!”秦心怡心中五味杂陈,一直以来,她总是不了解娘亲为何对这幅画这般惦念,可是现如今一切全解了。
与此同时,原本看好戏的人们不由沸腾了,他们眼中的戏谑褪去,看着离歌的眼中更多的是惊艳和激赏。
早前秦心怡对这四副画已做过诠释,可是那是她只是诠释了画和诗表象,虽然破解了谜底,可是却没有参透画的真谛。而离歌,反之,她做到了这一点。
此时,离歌不知道,她此时平凡黑黄的脸是何等耀眼。台外的青竹此时看着她那是无比的崇拜,就连着洛子城,眼中也满是激赏。
当然,其中唯有一人是不同于他们的情感,那人就是楚煜。他同离歌站在台上,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他能看到少女身上焕发出来的锋芒。但是就是因为这锋芒,他眼中闪过一抹深思,一抹疑惑的种子种在了他的心口上。
离歌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此时的她是全然无防备和戒心的,尽情的释放着自己的本性,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锋芒。
她深深的看了秦心怡一眼,在众人期待的注视中走向了第三幅画:“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上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是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第三幅画是怀旧,至于谜底嘛,正如秦三小姐所说的,是:勿忘。不过秦三小姐还少说了两个字。”
“哪两个字?”和他们同站在月台上的一名参赛者语气略显急促的追问道。
“既然是怀旧,当然是怀念已经失去的,所以应该还有珍惜才是。”离歌扫了他一眼,边说边走到第四幅画前面,“至于第四幅画,虽未题诗,不过大家看到这一幅画,可否想到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