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者:“那肯定不会,收钱是违法的,我不会那么做的。”
面试官:“如果领导跟你说,只要咱们都不说出去,就没人知道,而且他用命令的口吻让你收下钱,你做不做?”
应聘者:“这……我一时还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可能要到实际情况中才能做出应对吧。”
面试官:“好,你的面试就到这里,你可以回去等通知了。”
应聘者刚走出门,面试官就在他的简历上打了个叉号,他被淘汰了。
妙问解疑:
上文中的应聘者为什么会被淘汰?业务不精?能力不行?都不是。他是不能遵守公司的规定,没有原则性。一个在原则性问题上犯错误的人,没有哪家公司愿意接收。
面试官最初的问题中有两种可能性:收下票是合理的,因为领导爱看;不收票也是合理的,因为公司不允许。应聘者怎么选择,体现了他的价值观和做人原则,是好是坏,一听就明。
面对面试官提出的问题,应聘者最先说的不是自己的答案,而是确定领导是否真的爱看。他的这个回答反映出他的思维在向领导倾斜,或者一开始就站在领导的一边。这种思维背后深层次的投影是:应聘者没有将公司的规定放在心上。他以后的回答也进一步印证了这种观点。他选择和领导一起去看,原因是领导喜欢。当被问到将公司的规章放在哪里时,他的回答竟有些不屑,说规矩是人定的,不要太死板。
这样的回答令人失望,不管他个人的业务素质如何优秀,这样的办事态度和个人理念都给面试官留下了极坏印象。为了确认自己的判断,面试官又将演出票换成了钱,让对方选择,对方竟不知如何作答,不知如何回答就是默认或者默许。
一个人面对公司利益和个人诱惑无法选择的时候,这个人的个人素质就是不合格的,面试遭到淘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所以,在面试的具体过程中,可以适时地提一些两难问题让对方回答,通过他的回答判断其道德素养是否过硬,是否利欲熏心,一心为己而不为公司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