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二十一世纪还是在十九世纪末,做像印度人手里这种生意的人都必定会暗中和警察有所联系。巡捕们固然不会被见不得光的臭虫们所买,但私下里在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上,他们却不介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尔抬抬手给予方便。
就比如在圣克莱尔先生的案子上,印度人或许没办法设法帮休布恩逃脱罪责或越狱,瞒过别人的视线私下里进行见面却是毫无困难的。没什么功夫,他们就进入了看守严密的地牢,一路上遇见的巡捕对他们虽然算不上视若无睹,但也仅限于用好奇的目光盯着他们多看几眼,没有多问过一句话。
印度人为此而有些骄傲,巡捕们这样配合,显然让他在“教授”面前大有面子。他殷勤地引着莫里亚蒂下了楼梯,来到了休布恩所在的牢房前。
十九世纪末的警局地牢条件自然不会有多好,牢房阴暗又潮-湿,刷着白灰的走廊上生着青苔。印度人在一间单人牢房前停了下来,黯淡的煤油灯光下,一个人影正背对着他们蜷缩在铺盖上。印度人侧过了身,看了莫里亚蒂一眼,伸手敲了敲栏杆:“休布恩?”
囚犯显然睡得并不安稳,很快就惊醒了过来,朝着他们坐起了身。
作为伦敦城内的名乞丐,“休布恩”显然很有吃这一碗饭的本钱。他有着一副常规性的肮脏外表,面目丑陋而扭曲,却似乎并非天生的残疾,而是由一道从眼角斜拉到下巴的宽疤所造成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曾遭遇过莫大的不幸,因而对他生出同情。他对心理学似乎也有所研究,乱蓬蓬的红发差不多遮住了额头和眼睛,让人更容易把目光集中在凄惨的下半张脸上,而一头鲜亮的红发和造型特异的丑陋面庞的组合也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只需要看他一眼,就能够清晰地记住属于休布恩的外貌特征:肮脏、丑陋、疤痕、露在扭曲的嘴唇外的三颗牙齿和乱蓬蓬的一头红发。因为他所刻意表现出的那部分太容易让人在心里打上标签,剩下真正至关重要的部分才会下意识间加以忽略。就连当面和他见过的圣克莱尔太太都没能够认出来,这个所谓的杀人凶手,其实就是她失踪的丈夫。
莫里亚蒂的目光不紧不慢地从圣克莱尔先生身上扫过,脸上流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情。圣克莱尔先生却表现出了惊疑不定,这是正常的现象,毕竟两个小时之前他才和印度人见过面,现在对方却又冒险出现在了牢房之中,还带来了一个令他本能地感觉到了危险的人……他打量着莫里亚蒂,不知不觉间已经端坐了起来,语气谨慎而恭敬:“我曾经见过您吗,先生?”
他似乎在这糟糕的环境中感冒了,说话时鼻音有点严重。印度人正不知道该如何向他介绍这位神秘的“教授”,听到圣克莱尔先生主动开口,不由得松了口气,向后退了一步,目光也落在了莫里亚蒂身上。
莫里亚蒂把手插在了短大衣的口袋里:“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个你?休布恩?身家清白的绅士圣克莱尔先生?擅长化妆的小演员内维尔圣克莱尔?还是《伦敦标准晚报》的年轻记者圣克莱尔?喔,后者可能真的见过我,毕竟我在这个世界上也算是位知名人士,好像还写过几本畅销书呢。”
不同于印度人和圣克莱尔的谨慎,莫里亚蒂丝毫没有压低声音的意图,地牢里清晰地回荡着他的声音,休布恩、内维尔圣克莱尔……即使有脏污和油的掩盖,也能看到圣克莱尔先生的脸色变得一片惨白。地牢里可不止住着他一个犯人,更何况外面还有值守的狱卒!
印度人的神色也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