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杨慎矜假借汝阳王之名将卓亦疏三人诓骗至曲江池之际,长安城西处却有一大队人马进城,长安百姓见来人声势浩大,又有战将随行,一面帅旗迎着寒风猎猎作响,上面写着一个硕大的‘王’字。
来者正是王忠嗣,大唐帝国的将星。
王忠嗣一回长安便直接进宫面圣,此时正是上朝之时,百官齐聚殿中,玄宗端坐殿上,下方正有二人针锋相对。
李适之言道:“陇右、河西两处皆是我大唐的重中之重,王忠嗣不但骁勇善战,而且性格沉稳,是掌管这两处的最佳人选。”
原来此时所议之事便是皇甫惟明被贬后所空悬的陇右、河西两处的节度使之职。
节度使手握重兵,乃是大唐王朝的护国屏障,拥兵过万,而此时最有能力接任陇右、河西两处节度使之职便是王忠嗣和安禄山,正如李适之先前所说的那样,李林甫力荐安禄山接任两处节度使之职,原因无他,自然是因为安禄山是李林甫的心腹。若是由王忠嗣接任,等同于在李林甫的头上悬着一柄利剑,一旦王忠嗣再建边功,必然会出将入相,到那时李林甫定会地位不保。
李林甫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此时便与李适之全力争辩,虽然他是右相,李适之只是左相,可李适之还有太子相助,王忠嗣又就与太子交情深厚,这更让李林甫感到不安,幸而太子刚刚经历了韦坚谋反案的打击,此时不敢太过招摇,只能旁敲侧击的相助李适之,李林甫在朝中党羽众多,是以还是更占优势。
哪知就在李林甫逐渐占据优势时,王忠嗣突然回来了。
而此时,安禄山还在数百里外。
一个活生生的将军站在皇上面前,总比李林甫仅凭一张嘴说要好得多。
李林甫察言观色的能力更是超绝,他看得出皇上很高兴,王忠嗣一回长安就来面见皇上,这让玄宗龙颜大悦,自然而然的,接任之事也就倾向了王忠嗣。
李林甫知道此时正是千钧一发之际,他便开口道:“左相力荐王将军接任两处节度使之职,莫不是别有所图?”
他说完这话,先是扫视了一眼李适之和王忠嗣,而后又有意无意的看了太子一眼。
这让太子不禁神色一凛。
皇上眉头微皱,李林甫分明是在说李适之举荐王忠嗣接任两处节度使之职是为了助太子夺取自己的皇位。
这就是让玄宗皱眉的原因。
王忠嗣忠心卫国,自然绝无此意,可他深谙官场之道,知道此事已经触动了皇上的神经,赶忙在心中思忖对策,一时间却哑口无言。
李适之却不以为然,他看了一眼李林甫,轻笑一声,旋即向皇上行礼拜道:“臣绝无此意,我举荐王将军接任陇右、河西两处的节度使之职,都是为我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他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可既然右相说我心怀不轨,那李适之只能明心视君,恳请皇上免去我左相之职,以证忠心。”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李林甫怎么也没想到李适之竟然自己上奏罢相,李适之此举更是出乎玄宗的预料,他确实担心李适之举荐王忠嗣是为了辅佐太子篡夺自己的皇位,哪知李适之为表忠心,竟然主动罢相。
当日散朝之后,长安中惊声四起,一是因为王忠嗣接任了陇右、河西两处的节度使之职,此时的他“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以来,未之有也”。
第二便是因为李适之主动辞去左相之位,此举亦是“自国初以来,未之有也”。
当卓亦疏三人杀出重围回到李适之府上时,正见李适之独自饮酒,李霅、全英发和刘明义三人陪在一旁。
此时卓亦疏等人还不知道朝中发生的事情,是李霅说与众人的,闻听李适之罢相,卓亦疏三人敬佩不已,李适之若是不罢相,那陇右、河西两处的节度使之职必然会落入安禄山之手,到那时李林甫更是如虎添翼,再没人是他的对手,天下百姓势必生灵涂炭,大唐江山危矣。
众人却也觉得有些可惜,李适之担任左相,不但能抗衡李林甫,更是他一生之功,如今主动辞去,等于一生的仕途付之东流。
从入仕到拜相,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更是李适之三十余年为官之路的见证。
众人一时间相顾无言,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唯有卓亦疏却笑了,他说道:“好事,可喜可贺。”
李适之闻言会心一笑,为卓亦疏倒了杯酒,放到他面前,而后问道:“公子何出此言?”
卓亦疏说道:“左相喜饮酒,日后没有了繁重的公事,更是能畅快痛饮。”
闻听此言,李适之一拍桌子哈哈大笑,竟真是畅快无比,他顺势站起身来,举起酒杯向卓亦疏说道:“知我者,亦疏公子也,我敬公子一杯。”
卓亦疏举起那杯酒,笑道:“世上能视权势如云烟者,唯左相一人。”言罢,举杯一饮而尽。
李适之亦是痛饮一口,哈哈大笑。
卓亦疏又道:“左相再无繁重公事,为何还用小杯饮酒。”
李适之闻言连连点头,说道:“没错。”随即吩咐下去,令人拿来大碗,喝的痛快。
全英发等人见此,均是啧啧称奇,却也佩服李适之心胸之开阔,不为权势所累,念及于此,众人纷纷取来大碗,连饮不断,后来又觉得不甚过瘾,便干脆举起了酒坛,众人喝的畅快淋漓,再无罢相之后的阴郁。
后有诗赞曰: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众人喝了百坛美酒,直喝的伶仃大醉,这才席地而眠,李霅是唯一保持清醒的,便将众人安排好。
卓亦疏毕竟年轻,虽然喝的烂醉,却还是最早醒来的,他醒来后见李霅坐在厅中,面前摆着十数坛好酒。
见到卓亦疏来了,李霅便笑道:“公子醒了。”
卓亦疏也笑道:“左相的酒量实在厉害,喝的我头晕目眩,不知在酒后可曾做过什么荒唐事?”
李霅笑道:“公子的酒品好得很,喝醉后便酣然大睡,不像全前辈,喝醉后大喊大叫,把桌上的酒菜打的乱七八糟,下人们收拾了一个多时辰才把屋中收拾干净。”
卓亦疏闻言哈哈大笑,又问道:“左相呢?”
李霅回道:“家父还没醒,毕竟年岁大了,睡得很沉。”
卓亦疏点了点头,又问道:“这些美酒是哪来的?”
李霅笑道:“是汝阳王送来的,还让人带来口信,说是很羡慕父亲功成身退。”
“令尊主动罢相,助王将军接任两地节度使之职,未让这数万重兵落入奸臣之手,可谓是对我大唐鞠躬尽瘁,天下百姓自会感激,后世更会铭记,必然名留青史。”卓亦疏由衷赞道。
“得失已不重要,父亲年岁大了,确实再不能过于耗费心力。”李霅如此说道。
正在两人说话的时候,全英发等人也都相继醒来,众人坐在一起闲聊一阵,未过多时,又有宦官来到府中传达皇上的旨意,此时李适之仍然未醒,便由李霅出面接旨,原来是玄宗帝任命李适之为太子少保,这本就是闲职,虽然仍在长安之中任职,却已经不再参与到权力争斗之中。
李霅谢了皇恩,赏了传旨的宦官,而后转身回到众人身边。
全英发说道:“左相操劳一生,也是该歇息歇息了。”
李霅回道:“父亲留在太子身边,虽是闲职,却也能保证自身的安全,李林甫再霸道,也不敢直接去东宫为难。”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几人都是酒醉初醒,头脑之中仍是浑浑噩噩,是以没过多时便各自散去。
卓亦疏回到屋中,闭目打坐,脑中的浑噩渐渐散去,不知不觉间已到晚上,他的气息已经完全恢复,便想着出去透透气,卓亦疏来到屋外,此时明月正明,冰寒的夜风吹过,让人不禁神清气爽。
卓亦疏素喜这样的状态,便纵身跃至房顶,这里气息更是灵澈,他站在屋顶,双手负于身后,正兀自吐纳天地气息。
许久之后,夜已入深,天地间万物俱静。
可却见一道身影疾行而过,卓亦疏借着月光纵目看去,只见那人身形极快,显然内力不俗,此时正直奔李适之的住处奔去。
卓亦疏心思一动,暗道:莫不是来刺杀左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