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的蝌蚪,倒是有几分可爱了。
日本大厨走后,老三问阿达,“这秃子来偷师吗?”
阿达对老三的洞察力大为敬佩,说道:“他训了我一顿,还想拿走我的研究。”
老三怒了:“我二哥能找到什么好人!这混蛋训你什么了?”
阿达摇头不答他第一次有一种强烈的想法,自己已经离高级餐厅主厨越来越远了,这是再也回不去了吧?
跟麻田明枪暗箭地聊完之后,阿达豁然开朗。他意识到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要走得更极端些,态度要更清晰强硬。
这些年来他饱受争议,无论别人怎样诠释他,他都觉得搔不到痒处,说到底,他选择怎么做饭、做给谁吃,都出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既没有什么理论的支撑,甚至没有所谓的“理想”来给他做坐标。直到现在,从米其林厨房走到中央厨房,他才知道他的对面站着许多麻田和饮食的标准,即使彼此完全没有利益冲突,他们也会跑过来训他一顿。
他还能怎样呢?只能站稳了告诉他们,去你妈的,我怎么做关你什么事?
此后,咖啡馆的旗帜更是鲜明,不但会标注主要材料的产地,甚至会列出生产人。摆在咖啡馆售卖的调料、主食面包和半成品更是形式多样,跟超市货架上的产品不同,每一样东西都可以追溯出谁种的、谁制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制作。因为产量都不高,能有就有,没有就等下一个季节,经顾客要求,咖啡馆又跟网络平台合作,把产品的生产进程和数量都放网上,随时跟进购买。
hippo的两家分店开业后,生意良好,但群众对他们的好奇趋向平常,排队的人不那么多了;与之相反的是苏老二的法日餐厅,从开业那天,就造成了餐饮业的轰动。
新加坡每一年有十几家高级餐厅开业,却从来没有那么大阵仗过:老二请了五位米其林三星主厨站台,轮流和麻田主厨一起合作做晚餐,持续了两周。晚餐不能预定,只有受邀才能参与。因此无论想吃不想吃,被邀请都成了身份象征。
与其说是吃晚餐,不如说是社会影响力的鉴别会,在写着自己名牌的座位坐下来,扫视一周,很多人都会想,“那家伙也有资格来吃?”;“原来他也来了,一会儿要过去认识认识。”
老三自然受到了邀请。苏老二特地给他打电话,热情地告诉他,餐厅的座位很矜贵,多少人明里暗里跟我要位子,我都没给脸。阿泽你在新加坡餐饮界也是个人物了,又是苏家自己人,我给你留了座,到时跟你的团队一起来吧。
老三答应了。
讲完电话,老三对阿达说:“我哥餐厅开业,要在我跟前显摆,让我带团队一起去。”
“团队?”阿达觉得好笑,苏老二喜欢把“团队”挂在嘴边。或许因为他也意识到自己长得圆润软面,在生意场上似乎不太有说服力,因此后面需要有个组织严密的人架子,把气场撑起来。
老三笑道:“其实他就是想邀请你,又小里小气地不说个明白。他就是想让你看看,他的餐厅有多牛逼,你拒绝他真是瞎了眼了。”
阿达好脾气道:“嗯,那就去看看,让他开心开心。”
“没错。他既然邀请团队,那我们不能太寒酸了,今晚没事做的,都一起去吃他妈的大餐吧。”
作者有话要说:
好久没写大餐了。既然阿达不做了,那我们去吃别家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