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走出强迫症 找回美丽的日子》 > 分节阅读_7

分节阅读_7

成本(坏处)占20﹪

还是所有的好处和坏处加起来是一百,那么这个想法的好处和坏处各占多少呢?很显然好处远远多于坏处。而且只要我们坚持这个想法,并且这样去做,慢慢的这个坏处就会消失,而好处会越来越多。

有些朋友会说:“我根本不需要做这样的成本效益分析,我很清楚地知道它是不合理的,没有任何收益,但我就是控制不住地会这样想,这样回避。”这看起来确实是一个事实,但仍然经不起推敲,我们不会真正去做赔本的生意的。仔细想想肯定会发现这些想法和行为是有好处的。最有可能的收益就是这样想或者这样做,可以使我们不那么焦虑。但这些收益都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它会使我们的焦虑越来越严重的。

附:成本-效益分析表(首先把我们的一个想法或行为写在表格的最上面。然后分析这个想法或行为的成本和效益,然后评估一下成本占多少,效益占多少。)

想法或行为:

效益(好处):

成本(坏处):

1、

2、

3、

效益(好处)占:1、

2、

3、

成本(坏处)占:

3、2、2强迫症第二宗罪:追求完美罪

追求完美也许是每一个强迫症朋友都熟悉的性格因素了。我们相信任何事情都会有完美的解决之道,做到尽善尽美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因此,除非我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完美,否则我就会很难受,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好像留下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追求完美还表现在很多事情我们都无法做决定。总觉得这么做也不够完美,那么做也不够完美,左思右想之后很可能就放弃了。

声音强迫、余光强迫、回读(反复阅读一句或者一段文字)等强迫最开始发病时能看到明显的追求完美在作怪。声音强迫一般是无意中出现的,某种声音之前也一直存在的,只是我们从来没有注意过,突然有一天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注意到了这种声音,然后我们就感觉自己受到了声音的干扰而不能专心做事情了,于是我们就想方设法的去让自己听不到这种声音,事实我们越是这样去做,声音对我们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这里声音不是导致我们强迫的真正因素,声音只是外界偶然的因素。还记得我曾说过的春来草自青吗,因为这时我们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这里追求完美起的作用很大,因为我们追求一种完美的做事状态,不允许自己被任何其他东西所打扰,所以一旦有声音干扰了我们的专心状态,我们就心烦意乱了。然后我们又害怕这种状态,又极力的避免这种状态,所以我们最终发展成为了声音强迫。

余光强迫也是一样,相当一部分的余光强迫出现在中学时代,在中考或者高考前的一两年内出现。因为我们追求上课要百分之百的集中注意力,不想被其他任何东西影响,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但我们不懂这个道理。这时看到同桌在转笔,腿在不断的抖动或者看到旁边桌子上有片废纸之类的,这时我们觉得自己的视线被他们吸引了,不能完全认真的看黑板了,于是我们开始控制自己的眼神,结果就是越控制越严重。然后不断的泛化。

也有很多余光朋友不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而是出现在一个偶然的社交场合。当我们和别人说话时,不经意间看到了对方的某个“缺陷”,如对方脸上有颗很明显的痣、对方秃顶、对方肚子太大,对方穿的衣服领口太低,或者注意到了对方的隐私部位。这里有两种主要因素在作怪,一个是追求完美,一个是过度的道德感(参看下面的过度道德罪)。追求完美表现在我们认为谈话的时候眼神应该是自然的,应该和对方有自然的眼神交流,不应该有任何不自然的表现。

回读表现为反复的阅读一句或者几句甚至是一段文字,有的朋友还表现为边看这些文字边在心理默写这些文字,还有的朋友表现为看文字的时候要一笔一划的看,比如看“人”字,会看一撇一捺。这一般在学生中比较常见,而且会经常伴有反复的检查作业,担心自己忘交作业了等等。

还有的朋友表现为非常在意自己说话的发音是否标准、口型是否好看;有的朋友关注自己的发型,头发怎么弄都不满意;有的过分关注自己的衣着;等等。

审判工具三:差不多就行

烦恼来源于错误地追求。要知道完美只是观念的产物,现实世界里并不存在真正的完美。去追求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当然会烦恼了。

记得前些天偶尔看《西游记》,好像是最后一集吧。说的是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回来时,由于唐僧忘了帮老龟问他的年龄问题,老龟就把他们弄翻在河里。经书都湿了,放在石头上晒。晒好了整理经书的时候,猪八戒不小心一页经书的一角被粘到石头上了,致使这部经书不完整了。当时唐僧非常得伤心和惋惜,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么多年历经这么多磨难才取到的真经竟然不完整了,想想是多么的难以承受。这时孙悟空劝师父说:“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这是一句禅机很深的话。要知道天地本不全,又何况我们个人的选择、说话、长相、发型和衣着呢。也许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而且我们所追求的完美一般都表现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面,这样看来就更没有必要花费如此大的精力来追求完美了。而且我们会发现对于我们来说所谓的完美都是暂时的。比如说衣服的问题,我们反复弄了几次之后感觉心理舒服了,这时应该是完美了。但过不了多久我们又会发现刚才的完美还是不完美,还是需要再弄弄,就这样我们一次次的找到完美又一次次的否定完美,搞的自己筋疲力尽。还有那些整齐、精确、对称类的朋友,会反复的摆放一些东西,也是一样的,现在感觉摆好了,过一会又觉得不满意,还是需要反复的摆放。穷思竭虑的朋友也是一样,想出一个满意的答案满足不了多久,又觉得不满意,还是要继续思考。这也充分的告诉我们,根本不存在一个终极的完美,存在的只是我们主观暂时认为的完美而已。为了这个主观暂时的完美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是不值得的。凡事都需要有一个度,差不多就行,尽力即可。

可能遇到的问题六:

追求完美有什么不对?差不多就行,那岂不是让我变得不负责任,不思进取,浑浑噩噩了吗?差不多就行,并不是让我们放弃追求,也并不是让我们变得不负责任,不思进取。而是一种更加适用的态度。首先看看,我们所追求的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吗?简单的来说事情可以分为四类:紧急而重要的,紧急而不重要的,不紧急而重要的,不紧急也不重要的。稍微冷静客观地分析一下,我们所强迫的事情是属于哪一类的呢?大多数都是属于无关紧要的小事吧。另外,就算我们追求完美没有什么不对,但要明白我们追求完美的目的是使自己的生活或者事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事实上我们得到的是什么?追求完美是不是真的让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更好了呢?事实恰恰相反,追求完美非但没有使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发展得更好,反而越来越糟糕,这完全违背了我们的初衷。既然是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远,那么是不是该不要再抱着这个使我们越来越糟糕的信念不放了呢?

审判工具四:求不可得 愈求愈不可得

求不可得,愈求愈不可得,是说有些事情我们刻意地去追求反而得不到,越是去追求就越得不到。关于注意力、状态、呼吸、口水、余光、声音等等都是这类的情况。人的注意力是不可能长时间集中在一点的,那些在中学时代开始出现声音强迫和余光强迫的都是这样。因为当时想要百分之百地集中注意力</dd>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乱论小说-乱轮系小说【世界调制模式】流转记忆乱雨性福一家(全)妻子的秘密(h)我属猫的恋爱退散,大考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