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元基却并不肯轻易放过:“是告退还是去告密?”
张霖这时候可算想明白其中的关系了,听到翁元基这么说,无奈地摇摇头:“丞相莫不是忘记了陛下身边那神出鬼没的暗卫?这件事情,恐怕陛下此时已经知道了!”
说完,张霖便更公孙德业离开了丞相府。
张霖更是气不过,对公孙德业吐槽道:“他难道当真以为,区区一个臣子,就能逼迫皇上做事了吗?!”
“他身居高位多年,心也膨胀了,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翁先生了。以后少跟他来往,等着就是。”公孙德业说完,眼中划过一丝冷意。
当年在宁安的时候,明明自己的官位比翁元基高。翁元基不过是运气好被留在了京城,才有今日的成就。若是当年跟着戚博翰来京城的是他,如今是什么局面还未可知呢!
不过现在翁元基自寻死路,那个位置,也该换人来做了。
戚博翰一派群情激奋,陶然这一派的官员们,却是有些尴尬。
老板给安排了一个女同事,这件事他们要不要反对呢?要怎么反对呢?以后该怎么跟女同事相处?真是让人纠结。
陶然的手下大多是寒门学子,腰板没有戚博翰那一派的那么硬,碰到这种事情,哪里敢跟老板硬gāng。
于是乎,很诡异地,陶然这一派风平浪静,大家都当做无事发生过一样。
第二日早朝,翁元基为首的十数名大臣跪在地上,痛斥陶然行为不端,请求戚博翰废后。
陶然听着,真是觉得可笑至极:“如今帝后平起平坐,你们以为皇上凭什么废朕?”
陶然这么一问,所有人都哑口无言。
虽然当初说的是帝后平起平坐,但是谁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潜意识里还是把陶然当成比戚博翰低一等。
而且光看朝中官员的分布也能看出,戚博翰党占据了尚书令和左仆射两大高位。陶然党,官位最高的也就一个慕容温瑜,其余全是小鱼小虾,还大部分外派到了地方。
只看这势力,所有人都觉得陶然不如戚博翰。
看到这群人不以为然的神情,陶然更是气笑了:“诸位莫不是想逼陛下挑起内乱?朕在沂州的十万兵马,随时奉陪到底。”
陶然这话一出,戚博翰党们才突然惊觉,如今在瑞朝和匈奴边境,掌控十万兵马的三名将领,全都是陶然的人!
而且那十万兵马,经历过跟匈奴的血战,个个骁勇善战,装备也全都是兵工厂做出来的新玩意儿,还配了打匈奴用剩的九十多枚炮弹……
在看戚博翰这边,王君浩领兵五万在西南,可那边许久没有战争,这些士兵战斗力再强也有限。王寅领兵三万,驻守京城,这三万兵马更不用说了,没在京城沉迷声色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两厢一对比,陶然哪里比戚博翰弱?摆明就是戚博翰弱爆了好吗!!!
看到他们都冷静下来了,陶然可算出了一口气。冷哼一声,才道:“既然想明白了,就起来吧,跪着多难看。”
大臣们一脸尴尬地从地上爬了起来,而陶然也终于用铁腕手段证明,自己跟戚博翰平起平坐的地位,让人不敢再小觑。
不过这些大臣并非就此罢休,不仅私下里搞小动作,在外面损坏陶然的名声,还时常跟戚博翰劝谏,让他打压陶然。
然而,有已经成为国民读物的民生日报做后盾,陶然的名声非但没有被毁坏,就连王婉凝为官的事情,都在日报的洗脑下,都似乎成了不是那么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