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老小找了个较为干净的店铺住了下来。
林家先祖即找老农聊天,或坐小舟湖中游弋,了解到这儿就是昔日洪水横流时,大禹治水的熊耳山下古莘卢邑。
那时,禹王带领民众在山的东北角处劈山开石,疏通河道,使洛水东流后水位下降留下这几十里的大水湖,人们才在这里安居乐业。
他看到农夫们在山坡上耕耘,渔船在湖内撒网,湖边有牲畜交易,集市上买卖秩序良好,人们勤劳朴实、好客厚道,心里不胜欢喜。
林家先祖了解到当地盛产核桃、木耳、山珍野味、肉类皮毛、粮食药材等土特产品。
但是,农民缺少食盐、葛麻布衣、日用杂品等
于是他准备要为这里的人们办点好事。
他和夫人、小儿子商议要把这儿的土特产品贩出去,把当地缺少的货物贩进来。
对此,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于是很快,林家先祖就招募到一位刘掌柜,此人极具生意头脑,但缺少资金,所以一直做不成大生意。
林家先祖表示愿意承担所有投资,两家合伙做生意。
就此,双方达成了协议,买了一块地,请工匠们盖起了一个山货行、骡马店,雇用了几个生意能手,买了十几头骡子,找来赶牲畜的赶脚,做起了收购山货的生意来。
林家先祖授意刘掌柜:“咱们收购各种商品的价格都要比别家收购的价格高一些,让卖主多沾利益,生意就好一些。”
刘掌柜照办了,来卖货的人都说新来的刘掌柜行店收购价高。
一传十,十传百,供货人都往这里跑,不到一个月时间,各种山货就堆满了几十个大库房。
夫人见货越来越多,就主动到库房帮忙,大家把每种货物进行分类打包,等待外运。
随后,刘掌柜按照林家先祖掌握的销货信息与各地商贾的需求,先把各类上等货用牲口驮运出山,送往各地出售。
各处商人见林家先祖守信都给了好价钱。
得款后,他们再到市场购买食盐、葛麻布衣和日用杂货等运回。
林家先祖又授意刘掌柜:“出售时,要低于以往市价。”
这样,货物很快就销售一空。
刘掌柜把这次往返来回的利润一盘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入。
此后,没有买到盐的人都找刘掌柜要求进盐,没有买到布的人要求进布,刘掌柜忙得应接不暇。
林家先祖深解民意,按着不同的需求进货,尽量让大家满意。
远近的商贩们闻风而至,供货的、进货的络绎不绝,商贩们到山区购回的大宗货,按一般收购价再加价付款,提高了他们供货的积极性。
食盐回来时优先批发给这些商贩,让他们到山区以盐换货,商贩们见利更大,奔波于山区和行店之间。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