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好,传也传得好呀。双绝。”
“也是事有凑巧。”
“黄四呀,”官家叹了一声,“这看灯赏花的念头恐怕还真要实现了。嗨,你高兴不高兴?”
黄彦节既惊又喜,却不敢流露出欢喜的样子,只叩头道:“小的替官家高兴,替祖宗社稷高兴。”
官家脸上又现出了平日里既倦怠又冷淡的神情,挥挥手,说道:“黄四,你替我叫个人进来吧。”
“是,不知是赵相公还是万俟相公。”
在黄彦节的想法中,官家既然突然这样说,必然是前线有重大捷报传来。叫赵相公是商量进兵之事,叫万俟相公自然是继续强令退兵。他颇为忐忑地提出这两个人名,等待官家决断。
“蠢才呀蠢才,都这时候了,还叫赵鼎和万俟干嘛?你立即把杨沂中给朕找过来,朕要命他出兵淮西。”
黄彦节一时目瞪口呆,连礼都忘记行了。
“还不快去,是打算等到正月十五吗?”官家不耐烦地催促道。
“小的遵命。”
黄彦节飞跑出殿。
官家突然改弦更张,也算是其来有自。
自建康府军事会议之后,官家受到了极深地伤害。他的文臣公然矫诏,他的武将唱着高调自行规划进攻战略。大宋前所未有之事竟然发生在自己一朝。官家由衷地感到对不起列祖列宗。但他有时候又有些迷惑,不知道祖宗们对哪个感到更加痛心疾首:是偏安江左,还是大臣有跋扈之态。
然而究其实,祖宗们也不过是官家为自己的懦弱自私找的借口罢了。在渡过了战争初期寝食难安的几天后,各个战场频传的捷报终于让官家有了既可以对祖宗交代又能对得起自己“良心”的资本。项城、蔡州、颖昌这些地名,足够他做个中兴明主了。他甩开伤透了自己心的中枢,兴高采烈地下诏勒令班师,自以为这种做法既能保胜利又不会招致金人疯狂地反扑。官家还很体贴地在给李纲的诏书中,指示李大卿不要匆忙给前线断粮,要保证各军撤回来的时候不能饿肚子。真是知兵的马上皇帝!
只是在接到吕祉的捷报以后,官家的心灵受到了天崩地覆的震动。应天府,这是他继承皇位的所在。南京巍峨的城墙与高大的宫殿在官家的记忆中是永不会陷落的存在。现在,不可一世的金人居然被一只二流部队赶走了,还是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这一刻,早被官家丢弃的自尊重新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为了让跋扈的群臣看得起自己,也为了跟一众宣抚使抢功,他要严命自己的亲信杨沂中率部出师了。
“要让杨沂中打上主力,让杨沂中节制众将,让杨沂中第一个进入东京城。”官家在心中自誓。
然而,官家掌握的不过是八天前的情况,形势的发展早已超出他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