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而言,普普通通的一件营宅之事,岳家处理起来却格外棘手。
李娃一笑:“不说鹏举了。安老不知现在有什么打算吗?”李娃的身份,不便直接议论吕祉所受的弹劾与处分,只能这样询问。
“惭愧,退处小阁,至今想起来还是心绪难平。”吕祉长叹道。他喝了一盅酒,闷闷捡起了一只酒蟹,微一用力取下蟹壳,露出雪白的蟹肉与澄净的黄膏。“初时昏昏终日,犹如瓮中此蟹。”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改了一下,螃蟹改橙子了,宋人吃螃蟹的时候,会配橙子提味。嗯,黄澄澄的大橙子抛下去,还蛮像抛绣球的。
赵构:都怪我喽。
螃蟹:我不想喝高汤。
岳飞:南呀么南泥湾呀,南泥湾好风光呀
第173章终章燕云(3)
吕祉被弹劾一事,牵涉到朝堂之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也显示了官家对各方面势力的平衡与妥协。吕祉甚至觉得,失去了秦桧鼎力相助的官家,反而把赵宋家法玩弄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
奥妙就在于那封弹劾奏上。同是弹劾,劾奏的数量非常有讲究。第一种叫做交章上弹,参与弹劾的御史多,并且会屡次上章。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朝廷已经不再信任臣子了,身为臣子的必须辞职。但臣子辞职也是有套路的,可以先上章辩解后再请辞,也可以置之不理,直接请辞。但不辩并不意味着承认言官攻击的是对的,更多显示的是一种以“去留争义理”的风骨,反而为时人所赞誉。那些栖栖遑遑逐条驳斥的,倒显得小家子气了。历史上岳飞绍兴十一年辞职奏就是按照以不辩为辩的态度进行处理的,后来的谢表中“功状蔑闻,敢遂良田之请;谤书狎至,犹存息壤之盟。”这两句话,对所谓的弹劾奏表示了极端地蔑视,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但吕祉虽然是满心的委屈,却不能沿用岳飞的处理方式。毕竟只是范同的一道弹章,做臣子的哪能就为了这点“小事”,就跟朝廷甩脸色呢?就算事关大臣的“名节”也不行。要是因此辞职,不但不会受到士林的赞誉,还会被群起而攻之为“要君”!以为朝廷非你不可,离了你就不能运转了?做梦吧。朝廷离开谁都能维持下去,但是胆敢“要君”的人,一概不能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