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唱得眼眶发热。
尤其唱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时,强忍的眼泪不争气地滑落脸颊。
程心自自然然想到郭宰。
那个被逼抛开乡下一切,只身前往香港的男孩。
无论何时,生老病死,无论何地,香港内地,他真正所渴求的不是去香港,不是出人头地,而是一家团聚。
他有父有母,可一出生就与父亲分隔两地,随母亲单独生活,一家三口相聚的时光往往短暂且匆促,日子看上去富足,实情并不完整。
曾以为不日团聚后,与父亲的日夜相处能弥补昔日的缺失。这个支撑他乐观度过十几年留守生活的愿望,谁料到最后会支离破碎。
父亲变了,母亲走了。
学业、身份、将来,无不成迷。
他明明有一双手,却什么都抓不住。
他明明很难过,离开时却没流一滴泪。
留下的除了家门匙,还有一场唏嘘。
歌唱完了,比赛结束,正如谢老师所料,初三1班凭唱《我的中国心》获得了三等奖,完成任务。
1997年6月30日,星期天。
学生返校,晚自习间,班长何双通知大家:“今晚凌晨,饭堂的电视机会直播香港回归仪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不感兴趣的留在宿舍休息,学校不组织也不强制。”
同桌彭丽问程心去不去,程心点头:“去。”
夜里十点,宿舍打铃。舍监提醒大家:“去饭堂看直播的现在就去,超过十点十五分,宿舍只进不出。看完直播回宿舍的学生记住了,千万别吵闹喧哗,否则扣分!”
有学生问:“舍监,我很想去看,但又很困,能不能睡到十二点起来再去?”
舍监:“唉困就好好休息,过几天就高考和期末考了,学习为重啊!那节目以后肯定会反复重播的,非要看直播做什么?”
饭堂里灯火通明,坐了约摸一半人。
学生坐在自己宿舍的饭台,仰头看着分布于各个角落的七八台电视机。
有学生会的成员在巡逻纪律,气氛安静轻松。
正式的仪式要凌晨才开始,时间尚早,电视台的主持人便将香港过去百年的跌宕历史简述了一遍。
有学生撑到十一点多就撑不住了,起来回宿舍睡觉。
有的则坚守不移,宁愿趴饭台上眯一会。
程心属于/力旺盛那一类,毫无睡意之余,连广告都如数观看。
到点了,电视机里出席仪式的人全部站了起来。
趴着睡觉的学生也陆续昂头。
几句说辞后查理斯王子上台讲话。
话毕,进行升降旗仪式。代表两国的两组队伍同时进场,一组捧着国旗,一组空手上台。
饭堂里开始有人低声议论。
“哎哎哎,你看我们的步伐多正多有型啊,英国那边是不是无吃饭?软趴趴懒洋洋的,一点看头都没有。”
“这个看头有鬼用?你踏步踏得再用力,有本事把地踏烂了,都不代表你是巨人伟人。英国那边没激情又怎样,香港人更没激情。”
“听讲很多香港人有钱无钱的都想办法移民了。哈哈,他们提议过索性花钱买个岛,将全部香港人移居过去。”
“你这是路边垃圾社的消息吧,神经病!”
电视机响着英国国歌,英国国旗与香港属旗缓缓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