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公府已是黄昏,陈韵风、王九、姜蓉齐聚书房,姜闵正脸色凝重看向百里燕:
“魏先生来啦。”
“魏贤见过主公。”
“免礼吧,陈先生给魏贤说说吧。”
陈韵风接过话说道:
“陔陵鸿翎急件,咸西南郡秋粮颗粒无收,丘南郡绝产十之八九。蝗灾两日前已蔓延至到都郡西南,据驿卒所言,他离开时,西南方向遮天蔽日,蝗灾此时恐怕已经到了墨池。”
“都到都郡了,这么快。”
百里燕(既魏贤)大吃一惊,万没料到蝗灾来的这么快。
此前最坏估计也得在半月后蝗灾才入丘南郡,这才半个月不到,蝗灾都到了陔陵,甚至墨池,照此速度,最快也就两三天能到广信,沿途所有的庄稼都会吃干抹净。
“此时找诸位前来,是想商议个对策。”姜闵沉吟说道:“魏先生来之前,陈先生建议抢收晚稻,能收多少是多少。不知魏先生意下如何。”
“恐怕来不及呀。”百里燕担心道,接着又说:“一人一日最多也就割一亩稻田,广信田亩数百万计,即便发动属地五十万人,也须得十日才能割完。即便抢割了稻谷,还需日晒入库。蝗虫铺天盖地,哪里还能晒谷。”
百里燕心里不禁再想:当真是联合收割机,一天一两百亩地呢,人力每天最多也就收割一亩稻子,少的只能收割半亩,更何况广信属地县城五十多万人口,少说十几万人不从事农业劳动。
几百万亩待收稻谷,少说需要半个月分批次才能割完,算上晾晒和入库,至少需要一个月,到十月中下旬。
即便全城属地动员,两天内抢收也不会超过六十万亩,还是水分极大的稻谷,根本过不了冬就发霉。
“是啊……”姜闵一息长叹:“如此也只能挽回些损失,至少不会颗粒无收。今年夏粮丰足,到时免去些税赋,助农户、佃户熬过今冬,兴许明年会有好转。”
“主公,此番蝗灾来势汹涌,当作最坏打算。”
陈韵风道,王九表示赞同:
“陈先生所言极是,此番蝗灾来势滔滔,难说明年不会再发蝗灾。倘若只是熬过今冬,明年再发蝗灾,可就得从府库调拨口粮赈灾。”
王九虽然没什么见识,但天灾人祸这一类他听多了,对蝗灾的后继性,远比权贵出生的姜闵更加熟稔。
姜蓉此时闭口不言,一是百无一技,二是整个中原遭灾,也非广信独一家,急也没用。此时倒是偷偷瞟了眼百里燕,只见他托着下巴苦思冥想。看到这里,姜蓉不禁纳闷起来:“他难道还能有什么法术赶走蝗虫不成。”
姜蓉刚想说点什么,百里燕突然道:
“主公,在下到有一计。”
“但说无妨。”
姜闵用冰镇冷巾擦了擦汗,全当是无计可施之下的下下之策。陈韵风、王九、姜蓉此时看向百里燕,陈韵风问道:
“不知贤弟有何良策,可抢收秋粮。”
百里燕轻轻一笑:
“陈兄可知飞蛾扑火。”
“自然之道,贤弟何意?”
“陈兄只知其道,却不知其理。但凡虫子,夜间目盲如雀,故而见到灯火必围而飞之。君可见夏日篝火,蚊虫皆以篝火为伴?”
“那又如何?”
陈韵风依然一头雾水,姜蓉神来一念吃惊喊了出来:
“用火引蝗虫扑火!”
姜闵、王九、陈韵风顿吃一惊,百里燕肯定道:
“郡主所言极是,以篝火为诱饵,引蝗虫扑火。如此可减蝗虫之患。”
昆虫都有趋光性,只要夜间以大火吸引蝗虫聚集,蝗虫蜂拥而至必然前赴后继的扎进火堆送死,如此可将地里的损失降至最低。
效果取决于此次蝗虫覆盖的面积、数量以及迁徙的途径的路线和覆盖路线,倘若蝗虫一波一波强,即便引火也没用。而且只在夜间有效,白天难以起到作用,因此把握的时间非常重要。
“主公,此法取决于蝗虫之数,以及时间掐算。倘若两天之内能在广信属地聚集起数以十万计的火堆,待到夜间一燃,便可将白日飞到广信的蝗虫聚而歼之。若是蝗虫正好夜间飞临,则更佳。只要一夜挡住蝗虫,再熬过白日,晚上再点篝火,则秋粮多半无忧矣。”
“此法果真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