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她并没有去见李淑慧。w她出门前叮嘱扬扬:“等会儿叔叔来接你去玩儿,愿不愿意?”穆扬先是问:“真的吗?”随即仰起脸拉着她的手问:“妈妈,你要去哪里?”她弯下腰摸着他的头说:“妈妈有点事。等会儿要听叔叔的话,知不知道?”穆扬见她脸色有些异样,乖乖地点头。靳敏笑了笑说:“妈妈回来给扬扬带好吃的。今天不许闹,不许任性,不许失礼,知不知道?”他很认真地点头。靳敏让他和方姈一起,叮嘱他乖乖听话,然后跳上附近的公车。
她知道,李淑慧想见的不是她,她未必乐意见她,哪有那么容易解开的心结。既然这样,那就没有见面的必要,徒然尴尬、内疚、悔恨、痛苦。她自己也还没有那个本事做到事过境迁的地步。潘云飞会带穆扬过去的。
她头靠在长途客车的软靠背上,眯着眼似乎半睡半醒,阳光倾泻下来,整个人被照得恍恍惚惚,那么强烈的色彩,照得什么都褪了色,仿佛回到了多年以前。
多年前,她每次回到这个地方都是乘火车还要转几次车,如今她又回来了--最亲爱的故乡。客车在国道上的一个小城停下来。她站在那里,茫然地看着周遭的一切,新的设施周围依旧有古老陈旧低矮的建筑,地上的那个坑还留在那里,多少年来还是那个样子,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心中的标志性指引,令人想到往日的欣喜,牵引起熟悉陈旧的过往。她站了站,找对方向,然后走过去转乘短途客车。卖票的大婶操着本地话热情地拉客:“姑娘,你是要坐车吧?来来来,我们这车比那车便宜。”指了指另外一辆高大簇新的客车。靳敏见车上的乘客寥寥无几,大都是老人小孩,笑了笑,弯腰钻了上去。
售票员见她不像是本地人,搭讪着问:“姑娘,你是来探亲的?”她怔了下,然后点头说是。怕她再继续问下去,于是说:“为什么你这车比对面的车要便宜一块钱?”尽管便宜,生意还是不如对方。她摇头叹息:“他们的车是市里新开的公司的,走的是新修的国道。我们走原来的小道,不要交路费,所以便宜一块钱。”现在小镇上的人日子不那么紧张了,车子高大、干净、舒适,坐起来平稳舒坦,就是多花一点钱也是愿意的。怪不得有那么多人选择走国道,这旧路也有点太不平整了,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水泥地了,到处是积了水的大坑,颠簸得人都坐不住,一个劲地左右摇晃,可是靳敏却没有后悔。
她本来就是来追寻记忆中的物事的,回忆是那么的奇妙,越是昏黄暗淡模糊不清的老照片,越是能引起人的唏嘘感叹。道路狭窄,每逢对面有车过来的时候,司机就要停下来让道。两旁大概是野生野长的树枝斜斜地伸到窗户里来,她微笑了一下,顺手摘下了一片叶子。新嫩的淡黄的树叶昭示着春天的来临,凑到鼻子前,她闻见淡淡的清香,若有似无,沁人心脾。她眺望窗外,看见淡灰色的鸟儿伸长脖子停在田埂的中央,不断抬脚扑打着翅膀,见有人走近,“扑哧”一下飞远了,在另外一片水稻田间停下来歇息。
车子摇摇晃晃地爬上有些陡峭的石桥,发动机的声音在耳边震天响,“咻咻咻咻”像喘着粗气的老牛正拉着破车。她探出头去,石桥上的青苔霉绿斑斓,一丛一丛紧紧贴在石头上,成青黑色,湿漉漉的撒得到处都有,简直是开枝散叶。石桥上的栏杆有一边都倒了,只剩下半截柱子还冷冷地立在那里。下面是潺潺流动的溪水,边上有小的旋涡滴溜溜地打转。水并不是很清,夹带着淡黄色浑浊,一大团一大团的水草从上游慢悠悠地流下来。偶尔看得见时不时冒出来的鱼虾,露个脸,马上又钻到水草堆里去了。靳敏抬头,清楚地看见不远处的小镇,外面那些拔地而起的楼层令她有些晕乎乎的,又有些不认识了。
最后一个跳下车,站在依旧还是粗糙的水泥地上呆了呆,才漫无目的地朝前走去。新的楼房,新的小店,新的菜市场,一路走来几乎快要认不出来了。幸而主道还没有变,镇上的那座圆形拱桥还静静地矗立在那里,靠桥左边的那个小坑还留在那里,似乎没有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有变大的趋势。以前就有的麻石上还是有人在洗衣服。慌乱忐忑的心又渐渐地回归原处。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发现还是有很多依旧未变的东西。比如身边这家卖香纸灯油蜡烛檀香之类物什的小店还是老样子,木制的门板,有一块拆下来堆在门口摆鞋摊,里面照旧狭窄阴暗幽长,走进去,眼前一暗,仿佛走不到头,头顶上居然还是用明瓦采光。这个地方像深山老林中的洞府,与世隔绝,数十年如一日,外面的变化一概与它无关。它依照老步子不紧不慢地往前走,管别人挤得头破血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