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默道,我已隐约知道仙人言外之意,只是此事关乎社稷江山,须徐徐而图之。熙成帝徐徐吐出一口浊气道:“为此庙另添五百亩上好祭田,按大护国寺之例,添烧香内官二十名伺候庙宇,并添太常寺博士一名,主管春秋祭祀。”吴辰光应了,记下此旨不提。
熙成帝回来这几月间,总是将那仙人玉音放在心头仔细参证再三。自己已是极天下之尊贵,天下莫不听吾号令而行,难道还有什么不顺心?仙人所言之烦难,大约不离兄弟相残、父子反目。但大昭朝立国百多年,皇位从来是贤者得之。太祖遗训,皇位若是嫡子继承,未免得之太过容易,易生骄奢自矜之心,也容易叫庸才权掌天下,轻易间糟蹋了祖宗基业。
到他这一辈,原是因为他父亲只有两子。他为长子,他登基时不过冲龄,他幼弟才在襁褓间。如今到了他儿子这辈,他自然要遵祖训。让他的儿子们彼此冲杀、争斗一番,择出最合他心意的人来继承皇位。
他向来最是尊崇太祖,处处以太祖为瞻范,哪里肯违背太祖的意思?太祖以十四幼龄举义兵于姑苏,征战天下二十年,才挣下这份家业,其间艰苦卓绝、耗尽血汗自是不必提了。因此才分外心疼,决不肯为了不肖子孙便葬送了这份基业。他们每位皇子自三四岁还未启蒙时,就必得先背诵《太祖圣训》,及至识字时,也是从《太祖圣训》《太祖治军志》《太祖征战录》认起。等认完了字,太祖训示也就牢记心中,片刻都不敢忘记。
先帝每逢他朔望休学,必要叫去考查一番,若是背诵有不甚流利之处,少不得一顿板子伺候。他还记得当日先帝将他置于膝上与他一同背诵《太祖圣训》的事儿,先帝曾提起一桩旧事,前朝有位皇子便是因为背诵圣训不甚用心,而被当朝皇上当堂训斥,从而失去继承大宝的机缘。此后,各代皇子学习圣训时,俱不敢轻慢大意,必得倍加用心。前朝还有位皇子因注解《圣训》颇切,而得帝王青眼,才荣登大宝。
先帝早逝,他是从《圣训》中学会如何治国、如何理政、如何驾驭臣下、如何为人处事。他所赖《圣训》良多,及至他长成有了皇子后,他更是细心教导诸位皇子学习《圣训》。因此他才在今年开年转变了态度,以器重义忠亲王试探诸位皇子,挑起一场夺嫡风波,把满朝文武俱都挟卷进来。
帝皇本是孤家寡人,若是最后自个落个凄凉晚景也是不怕,只要能为这天下择出一个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的共主也就能含笑九泉、无愧先祖。横竖自己这一生也还算得上勤政亲贤,不至于辜负了天下臣民。熙成帝虽是作如此想,心中始终是郁郁难以排遣。罢了,且行且看,横竖这也不是能草率塞责的事,自己总有功夫品评诸位皇子品性,慢慢斟酌。
且不说熙成帝这一番复杂心思,在朝野掀起多大的风波,无形中改变了众人已定之命,短命的反而福寿绵长,长寿的反而断送自身,得意的登高跌重,权卑的志得意满,演出一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大戏。且说如今林府门口已是点灯时分,前来贺喜的亲友宾客已渐渐散去,只留几家特别亲近的至交说话。
林府大门高悬着十来盏明角灯,照得此处亮如白昼,门上几个衣冠华丽的管事正在说着闲话,忽见远远一架清油马车驶了过来。众人不敢像从前那般散漫、自尊自大,早就立起身来,看着那车上灯笼写着“长宁知县”,后面还跟着几辆车轿行礼并随从走马,忙皆垂手侍立。待车马停在跟前,青色车帘掀开,下来一位中年官员,身上穿着一件青袍绣杂花公服,头上戴着顶乌纱帽,腰间围着素银玉带。
王彬上前一步,恭敬问道:“不知尊驾何人?”那官员笑吟吟道:“尊府可是兰台寺大夫林公如海府上?”王彬赔笑道:“正是。只是我家老爷今日刚升了左都御史。”那官员吃了一惊,继而喜道:“大喜。我今日才进城,竟不知此事。天缘凑巧,可巧叫我碰上了。”王彬愣到,这大人是谁,竟从未见过,听其口气与府上似还相熟,正要询问,却听见那官员说道:“劳烦管事为我投上此封拜帖,我明日再来拜会。”
作者有话要说:求包养作者。顺便告诉妹子们一个好消息,接下来虽不会日更,但会周更一万五。开心么?开心就要留言、收藏作者哟~
另外,妹子们看看我有木有把本文英明神武的熙成帝陛下写走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