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的职责是监督军事,项忠如何做不关他的事,只要他不出现未战先退,剿匪不利的事情,杨明就没有用武之地,但即便如此,杨明也长长思量到,既然来了这个世道,自己就得为千千万万的百姓做一些事情。
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农民起义是迫不得已,万万不能强势剿灭
说服自己的道理,杨明可以想出来更多,而且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家国之民,自己无论如何,要有足够力量,立在那时战场之上,朝堂之上,卫护他们,拯救他们。哪怕在这湖广,牺牲更多的人也在所不惜,牺牲项忠这一类少数人,拯救千万民生于水火之中,值了。
可是,到底还要牺牲多少这样就叫做不负平生
越是在心里这样反问自己,杨明越是痛恨自己的矫情。明明都在毫不手软的牺牲他们,还这么假惺惺的虚以为蛇做什么
是是非非,谁又能说清
他娘的,不想了,谁让自己穿越而来的。
并不例外的,杨明又在心里骂了自己一句。继续看着手中军报,他所在的帐幕当中,一灯如豆,帐外的唐四和亲卫按剑巡视的剪影,就映照在帐幕之上。
太平军前期初张的势头,现在已经渐渐显出了一些颓势。没有整顿消化的时间,绕开襄阳直奔深山老林之中,道路长了不少,有没有一个稳固的基地支撑,补给物资。这前期凶猛的浪头,在离襄阳不久一段距离的地方就显得有些有气无力了。
在乱jūn_rén马,一时间在离襄阳还有一段距离的大小堡寨面前纷纷止住了潮头的时候。太平军大营终于开始分赴九路头领之处,集中各方头领力量,在分为左中右三军整顿编练,鼓舞士气。王彪一路居左,王洪一路居右,而李原就在中路策应,强行将这席卷荆襄边地的浪头再度鼓起,向着襄阳周边的堡寨更为凶猛的扑来。
这三人各自率领精锐骨干出现在战场,特别是当李原骑着骏马,在各方军中来回驰奔之际,这太平军的士气,一下就再度被鼓动起来,原来观望迟疑的一些豪强投效而来,一些堡寨在太平王的旗号面前丧失了抵抗的勇气。太平军的声势愈的高涨,一时间连破数十堡寨,襄阳城周边的寨堡被一一拔除。
而襄阳的项忠所部,似乎仍然反应迟钝,做出闭城据守姿态。一副软弱无力难以应对的模样,原来只是求活的太平各方诸军,被朝廷这般模样反而鼓起了别样的野心,也许就在太平王的旗号之下,他们就能将襄阳再度收服回来,将自己所失却的一切,全部都抢夺回来,届时以襄阳为中心,四处扩张,在湖广数省,乃至天下掀起一番狂大的起义浪潮。
殊不知,项忠已经尽数起兵,兵出襄阳,正在酝酿雷霆一击,将所谓的叛贼一举剿灭。
原来各方大大小小的狂乱潮流,现在汇聚成三股,在凶狠而血腥的向着各方寨堡不断漫卷而起,鲜血涂满膏野,原来在朝廷与太平军交锋之间幸存下来的堡寨化为断壁残垣。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过程当中死去,但不断的又有人马汇聚在这汹涌潮流当中。一路而来,全是血色。
整个湖广,也已经完全播乱。难民纷纷逃向襄阳城一带还算安稳的所在。其他地方,就算不是这太平军的行进途中,原来归降明军的州县寨堡也又再叛,他们没有加入这太平军当中,自家却互相攻杀据守起来,要在这世道当中生存得长久一些,就只有壮大自己的实力。
这场乱事,已经到了让有些感到惶恐的地步。也到了让有些人感到机会,就在原来九方头领变成了左中右三军,加在一起号称十万,沿途击破坞壁多有裹挟,虽然死伤逃往累累,但是以实论之,二十几万人是怎么也有的,其间老弱大半,能上阵的人马约在三四万之间。这等力量,对于沿途寨堡已经是一个极为恐怖的存在,就是用人填,也能填下绝大多数的堡寨。
自从合军以来,王彪领导的左路军前进度明显加快。因为兵势如此,让沿途堡寨不少干脆就全寨而降,加入了太平军当中。反正太平军约束力弱,大可以在军中各自为政。还能保全自家力量,到时候走一步看一步就是。正因为如此,虽然左军号称整体一军,但是现在怕不是有十几二十个互补相干的团体,比起以前反而更分散了一些。不过随着这些堡寨之主的加入,军势浩荡,更不可一世,列阵而战,披甲战士足有五六千人,越的让沿途不敢抵抗,短短五六日之间,已经打穿了湖南西面,北渡长江,已然在望。
一但渡过长江,将战火继续扩大,那么即便项忠剿匪成功,也要面对朝廷的滔天怒火,局势便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