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猴子从来没看过自己的模样,森林里的游客把一个梳妆镜遗忘在树下。猴子捡起镜子,它不清楚这个东西是怎么用的,更不知道这个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它对着镜子的背面看了又看,终于觉得将镜子转过来。它被镜子里的“东西”吓了一大跳……
或许你会笑猴子的低等和不自知、感叹人类的智慧,可是也许你不知道,人也是到了5个月后才能知道镜子里的人是自己。心理学家利用鼻点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心理学家跟踪研究了一些出生3个月到18个的儿童。心理学家让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把孩子抱到一面镜子前,由于孩子的视觉系统完善的比较早,他们能够观察到镜子中的形象。但他们知道镜子中的形象就是自己么?
心理学家将一点红色的油墨涂在孩子们的鼻子上,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出生时间小于5个月的孩子会去摸镜子中的形象的鼻子,他们还不知道镜子中的形象就是他们自己。而那些出生时间超过5个月的孩子则在看到了镜子中的形象之后去摸自己的鼻子,他们已经摘掉了镜子中的形象就是他们自己。
一般来讲,新出生的孩子到了5个月以后才形成了对自己的意识。在他们出生时间达到5个月之前,他们还没有形成对自己的意识。比如,这时他们摆弄并shǔn xī自己的手指,只不过是在把自己的手指当成和其他玩具没区别的另一件玩具罢了。
我们总觉得孩子就是孩子,总有些幼稚可笑的事发生在他们身上。我们已经长大成人,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在我们身上发生。那么请扪心自问,是不是偶尔你也会认不清自己?事实非常残酷,我们的确经常做不到认清自己,在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的时候总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有些偏差甚至令人匪夷所思——我们还不懂得去阅读镜像自我。
镜像自我是由被誉为“法国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大师拉康·雅克所提出。他认为,我们时常通过观察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对自己的评价。每一个人对于别人来说犹如一面镜子,镜子不仅能够反映出经过它面前人的服饰、容貌,还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态度、性格。人与人可以互相作为彼此的镜子,照出他人的形象。
我们及时把别人当成了镜子,有时候也会对自己充满了疑惑。无法有效地利用镜中自我和不知道去阅读镜中自我一样让人沮丧。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利用镜像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