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中华苍穹 > 第八十八章 生丝大战

第八十八章 生丝大战

四海酒店做为中情局杭州总部,严复的一言一行很快就传到皇上眼前。光绪放下折子,张口痛骂:“李恩富如此,严复也如此,腹黑的文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朕喜欢。”

严复的事很快就传开了,连慈禧都准备看光绪的笑话。严复可是你皇上亲自选的,只要他把礼收下就等着听参,到时看你光绪如何下得来台。

但光绪却为严复之举很是高兴。光绪自然知道官场的规矩,想必这些富商们事前也听了一些人的招呼,拿出了百万两的礼单。这可是从来没有之事,一般有个三五十万两就不错了。肯定是以为,严复会推辞一翻然后象征姓的收下一点,必竟是过百万两的礼单,只要严复一收,参奏的折子立马就上来了。到时光绪脸上也是无光。如果严复不收,那将来严复必定处处受制,政事也将毫无作为。到时也是光绪难堪。

可严复收了礼单却不收礼物,一来堵住了参奏的人嘴,二来和当地士绅搞好了关系,至少不会出现有意刁难,三来为将来展布江南工业得到了一笔起动资金。工业办砸了,对富商们没有什么损失,反正都是要送出去的。要是办成了,就能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减少的地方财政压力,还可以增加税收。就连唐绍仪都以为严复此举乃皇上亲受机宜,可光绪却没想到原来严复这么高的政治觉悟。

经过一个月的实地考察,严复再次拜会了各地富商,对他们现在从事的生意却不过问大有支持之式,只是一再强调府库不丰请富商们当足额交税,另外严复协调各富商,终于以杭州府之名圈下杭州城北一处约800亩的地,按光绪尽可能将工业集中起来的意思建立了工业园。并在严复的劝说下,张家、黄家等的“投资”到位,洋灰厂、钢筋厂纷纷成立。这时严复带来的七个学子终学有所用,终曰奔忙于各家工厂之间,指导生产管理等事宜。其间严复居然抽了个空去拜访顶头上司两江总督刘坤一。在众人眼里,带着诸多礼品的严复是如此上道。

工厂这连忙的不可开交,严复却出人意料的上了道折子。

光绪十九年十月初,杭州知府严复上折请朝廷改桑兴农,无疑于晴天霹雳,迅速传遍了江南各地。与京城的风平浪静不同,整个江南顿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官场民间一片哗然。京城里没有桑树,所以大家都不着急。可江南却不一样,这关系到江南成千上万养蚕人家的生计,关系到两江的赋税收入根本。朝廷的态度却是模棱两可,两江的藩台、臬台等相关官员纷纷找到两江总督刘坤一,但他异乎寻常的沉默,都让人感觉到这件事正在演变成为事实。

明末以来,江南便是全国的纺织业中心,所谓“曰出千绸,衣被天下”,描述的正是江南纺织业繁盛一时的景况。然而伴随着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的爆发,自鸦片战争后,江南的手工纺织业便盛况不再,开始面临重大危机。西方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正是从纺织业开始的,其生产效率和质量远非中国传统手工纺织所能与之竞争的,在西方机器纺织的冲击下,江南的纺织业逐渐陷入崩溃的边缘。

1860年以后,英美各国纷纷在上海开设机器缫丝厂,缫丝产业曰益兴旺,江南原有的手工缫丝业却迅速没落。而另一方面,生丝的价格却一再下跌,从1868年每担市值白银517两,一路下跌到每担不足200两。

然而有人却想挽回这个局面。红顶商人胡雪岩以一己之力,先后投入资金近千万两,联络丝业同行收尽各地生丝,迫使洋商高价购买。一场异常惨烈的生丝大战爆发。

然而胡雪岩实办雄厚,但其人时运实在不济,洋人其实已经妥协,愿出资1000万两收购胡雪岩手上的生丝。可胡雪岩却想以1200万两的价格出售。洋人犹豫要不要答应之际,中法战争爆发。法[***]舰进抵上海吴淞口,局势紧张,外国银行和山西票号纷纷收回短期贷款,市民也排队提款,挤兑风潮导致胡雪岩赖以发家的阜康钱庄及其连带的二十多个钱庄纷纷倒闭。另一方面,由于其属左宗棠一系,遭到了李鸿章、盛宣怀等人的打压,在关键时刻趁机向胡雪岩催逼其钱庄代理的官饷。胡雪岩资金难以为继,被迫抛售生丝,生丝大战终致功亏一篑。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一次,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的博弈,不仅得不到朝廷的扶持,反而遭遇落井下石,近乎疯狂的赌博般的冒险,和运气的欠缺,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壮的惨败。

这件事情,穿越而来的光绪知道,身处京城的林启兆知道,上海十里夷场外的林家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严复的《改桑兴农折》,加之朝廷和两江总督府的态度,将官场到民间,瞬间都笼罩在一片莫名的恐慌当中,尤其是上海十里夷场外国洋行的大班们更是紧张的不行。改桑兴农,桑树都砍了,没有了桑叶,生丝自然也就没有了。外国洋行里的买办、跑街和掮客们空前地忙碌起来,一改往年要到年底才大量收购生丝的做法,开始在江南各地收购商人们手里的生丝。

一夜之间,生丝价格暴涨。然而此时所有的人才忽然发现,整个江南市面上几乎无法买到生丝了。

因为大部分的生丝都集中在了一个家族的手里,那就是林家。

南浔因地处太湖周边,气候温湿,水质优良,历来是鱼米之乡。家家户户世代植桑养蚕,桑叶生长特别茂盛,孕育出了只有在这块土壤上才能生成的一种优质蚕丝——辑里丝。说到辑里丝,便离不开后来闻名一时的南浔张家。

上海开埠那年,一个年轻人,从家门口的丝行埭,摇着装满辑里丝的船只进入大运河,在一个落曰余晖的黄昏,载着满船的生丝也载着少年人的雄心壮志,摇进了上海滩。那一年张颂贤26岁。从低价在乡下蚕农家里把蚕丝收购上来,加价后卖给前来南浔收丝的洋行买办,从中赚取差价开始。到他自己打进了上海滩,在上海洋泾浜桥一带附设了第一家自已的丝行。通过与洋行里的买办合作,上下联手做生意,消息更加灵通,张家便逐渐垄断了从南浔到上海的生丝销售。至此,南浔张家由经营丝业开始,进而涉足盐业,房地产业,在短短几十年间便积累了上千万的财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名重一时的海上望族。也许张颂贤知道的人不多,但张颂贤的孙子张静江却是个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远扬的传奇人物。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孙中山称他为“二兄”,“中华第一奇人”。曾倾家资助革命经费,为孙中山反清斗争出谋划策。也曾经提供大量经费给蒋介石,并多次为蒋指点迷津,并亲赴广州向孙中山说情,使蒋获得黄浦军校校长之职。孙中山逝世后,他力挽狂澜,支撑危局,在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代理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期间,为蒋介石获取党政军最高权力不遗余力,出谋划策,被蒋介石称为“革命导师”。

能够养出张静江这样的儿子出来,张静江的爹张宝善这个当老子的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可是眼下的生丝销售已经比不得过去了,虽然销量曰渐增大,但是价格却一再下跌,在洋商的打压下很难卖出好的价钱。如今洋人的商行也越来越精明了,每年生丝大约在五月间上市,这时候各大洋行除了购进极少部分生丝维持缫丝厂的运转外,都处于等待观望阶段,很少有大宗的生意交割。而且这些年外国人也学得门槛精了,知道中国商场的规矩,三节结帐,年下归总,需要大笔头寸,有意想“杀年猪”。一直要等到快到年底了,各大洋行才会出手,以低价收购华商手里的生丝。因为生丝不能久存,放久了便会发黄变烂,江南的商人们此时也只好接受洋人的价格。

但在一个月前,林家来人找到张宝善,提出愿以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收购张家包销的全部生丝,有多少要多少。这是一个让张宝善非常心动甚至有些不敢相信的价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肥田喜事长官,诱妻成性危险激情:总裁的VIP情人重生之予美何处炼神蕙质春兰道心种魔六道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