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相逢挂的幌子上给自己定的招牌就是“窦师傅”,大家也就跟着幌子叫窦二一声“窦师傅”了。
“瞧张婶子说的,您那边生意不是也不错么?隔着路我都闻着香味儿了,这我们可比不了,”和气生财,不论平时怎么样,支上摊子,常相逢就告诉自己,不能跟任何人生气。
“鼻子倒挺尖,”人说上来就说自己家的好话,张家媳妇心里有气也不好撒了,加中又有客人来,便顾不上跟常相逢磨嘴了。
“你这又是什么新花样?”来了个豆腐摊,自己这油条也跟着多卖了些,曾老汉看到窦二一家还是很高兴的,“这地方卖豆腐可不会有人要啊!”
可是当常相逢笑眯眯的将那个“买十斤送一斤”的招牌摆出来时,就连不吃热豆腐的人都会过来问上一句了,果然如常相逢所料,赶车过来的会怕错过机会,顺手捎走了,而没有赶车的,则听了窦二说下晌关城门的时候出来卖,也都动了心,纷纷约定到时候带十斤回去。
“看我姐夫,今儿一早那嘴就没合住过,比多卖了十碗豆腐还高兴呢,”常相逢瞅空对一旁洗碗的常巧姑道。
到底这热豆腐是自己妹子想出来的,而卖豆腐才是窦家的老本行,常巧姑抿嘴一笑,“生意好,自然就高兴呗?你光看他,没看你自己,那牙都飞出来了!”
“你笑话我龅牙啊?我这可是一口的碎米牙,漂亮着呢,不怕露,”生意好常相逢当然也是合不拢嘴了,尤其这生意跟任何人家都没有冲突。
“你可别光顾高兴,这都是磨豆腐,不过是老点儿嫩点儿的差别,你会这么卖,小心人家别家儿也这么卖,”曾老太好心提醒道。
“反正这银子是挣不完的,大家都乡里乡亲的,谁也不容易,有银子大家一起赚最好了,”常相逢故意将声音放大,左右这么卖豆腐,也就年前这几天,过了年儿还谁还要啊?再说了,就张家那小气劲儿,多放了些香油就疼的拿自己撒气,也来个卖十送一跟着卖,有多痛苦常相逢都能想像的到。
“你们这一家啊,还真是厚道啊,”自打窦二三人过来摆摊,曾老汉两口子就能喝上热汤水,虽然是只是熬豆腐的水,可热乎乎的就着自家带的馍也好下咽的多了。
收了摊儿回去,窦二哪里还睡的着,从口袋里掏了一把石子儿出来一个个数了,道,“我看再做三板儿可不一定够!”
“你这是做什么?拿石子儿记数?”常相逢咯咯直笑,“姐夫你不认字儿啊?”
窦二被常相逢笑的脸一红,闷声道,“我哪里有那好命去读书,这年头儿认字儿的才有几个?”
“可我跟我姐都认字儿?是不是姐?我姐写的还好呢,”自己的爹是个秀才,当初可是亲自教的她们姐俩儿,常巧丫小一些,学的少,常巧姑可是跟着常秀才到六岁的。
听常相逢说起这个,常巧姑神色一黯,“那个时候小,而且过了这么多年了,早忘了,咱娘写的才好呢,可惜——”
“你认的再少,也比姐夫认的多吧”常相逢笑道,“姐你没事的时候也教教姐夫认字,总不能叫他一直这么结绳记事吧?多认些字,最起码别人想骗他也不容易。”
“这倒是,”常巧姑颔首道,“会不会写的,得认识才行。”
“成,我现在就认个‘豆腐’跟我自己的姓,不过咱们得先把豆腐给磨出来才行,早上的还剩了半盘儿,再磨三盘儿,反正也放不坏,”比起认字,窦二更紧张他的生意。
转眼到了二十七,再进城人就渐渐少了,常相逢他们又卖了一天,索性也随着大流儿准备过年了,三个人的新年也没有什么可特别置办的,衣服都是新置的,又不是孩子,所以就不必再添了,常巧姑是个会过日子的,早早邻村儿杀猪的时候就去买了个后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