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面对后来时代解放军动辄几亿几十亿的过期子弹库存,张龙飞打心眼儿里没有把这个复装生产线放在眼里,毕竟张龙飞在系统里大致的看过,这条生产线基本上还是处于一个半手工的状态,技术水平尚且停留在一战前期。
红军现在还没有足够的高性能炸药,复装子弹只能采取自己制造的黑火药,杂质多燃烧不充分,导致子弹的射程严重不足,而且还会对枪管造成损坏。
这条生产线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抛光后的弹壳以及弹头固定,然后通过一个人工踩踏的飞轮提供动力,自动的装填火药后将弹头填充。
这样做的好处显然是非常明显的,最关键的就是安全问题,小时候用大螺丝做过土质摔炮的小伙伴相比非常清楚,火药再受到严重的挤压的时候也会引起爆炸,人工装填火药,然后用老虎钳子往上面塞弹头,火药的分量不标准,战士们的手也没有那么精确,再加上废弃的子弹壳不够平滑、弹头锻造的不规则等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子弹在装填的时候爆炸。
而通过机器,这事儿就好办了,生产线的火药装填以及弹头安装都是固定的,而且还奉送了一套7.92和6.5步枪弹头的模板,大大的提升了效率不说,还保障了生产安全。
虽然底火需要的雷汞还需要手工制作,弹头更是需要手工把一张用锤子锤出来的铜板塞进弹头模板,而后再灌融化的铅,但是对于往常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提高。
完整的子弹生产线一时半会儿的张龙飞是不敢想了,但是这个手工版的复装生产线还是能拿来用一用的,毕竟技术含量很低,说是生产线,其实就是个不到五十斤的小作业台,生产能力每小时不到两千发,而且就是这两千发的生产能力也要打个折扣,这铜、雷贡、火药可都是管制物品,红军手里缺着呢!
这么一个小东西,对于张龙飞这个老司机来说自然是很容易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来一出近景魔术的把戏,借着众人冲进已经逃跑的杨家集最大的地主家搜查的时候,张龙飞撇开李小凡的视线随手把生产线给丢茅坑里了。
不是张龙飞不厚道,实在是同志们太热情了,一听说有生产线这种大杀器的消息,连军后勤处处长都颠儿颠儿的跑来了,至于三连的战士就别说了,半个二营连带着军部警卫连都跑来了,呼呼啦啦冲进地主家两百多口子,就差把没一块儿砖都给做上记号了。
杨家集这一带本来就是山区,耕地面积有限不说,山高路远的蒋委员长也懒得修什么水利,这地方的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这户人家满打满算才两进的院子,后院还都是土坯房,也就是正房堂屋才用砖瓦砌的,哪够两百多号人祸祸啊!
一群人找到最后都差点把谎报军情的帽子给张龙飞扣上了,毕竟鼓动两百多号人冲进老乡家可不是什么小事儿,虽然这个地主本来就是要被打到的对象,要不是后面的追兵穷追不舍,地委的同志们早就开始算地主劣绅的旧账了。
张龙飞这个两眼泪汪汪啊,看着指导员的眼睛委屈的就差顿首百拜了,你说你一个教导员怎么这么碎嘴子啊,一路上咱俩明明是偷偷摸摸来的,也没见你跟谁打招呼啊,怎么到了老杨家的门口,跑来这么多人?别人也就算了,连军需处长都跑来凑热闹,好家伙这老哥已经发话找不着东西就把张龙飞倒吊起来拿皮带抽了!
到底人家是教导员啊,这些年的思想工作不是白做的,一看张龙飞的眼神儿就知道这伙心里不会有什么好话说给自己听,索性潇洒的冲着张龙飞一扒拉头发,带着警卫排长到堂屋陪军需处长聊天去了,剩下张龙飞几个大老爷们儿站在雪地里大眼瞪小眼的。
最后愣是逼得张龙飞没辙没辙的,眼看着有几个连长已经有骂娘的趋势了,索性借着屎遁蹲茅坑去了。
到了厕所张龙飞不得不感叹,这地主家就是不一样,连茅坑都是特大号的,一米五方圆的大坑,上面铺了两块木板就算是踏步了,茅坑前面还种着两颗手臂粗的槐树,上头用大拇指粗细的麻绳拉了一道,这就是给怕掉茅坑的伙计留下点希望了。
四周看看周围没人,张龙飞一咬牙直接就把生产线撂下去了,还好现在的气温低,下面基本上就冻着了,就这当张龙飞喊大家来参观的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是浓浓的嫌弃两个字,最后没办法,只能让捂着鼻子脸色最难看的苏林跳了进去,然后用麻绳把这玩意儿给拉上来了。
留下一开始幸灾乐祸的李志斌苦着脸拿着马刷刷机器,张龙飞乐呵呵的跟着军需处长进了堂屋。
这堂屋就是不赖啊,青砖黛瓦的,虽然是在北方,可是这栋房子建的还真有点江南的味道,尤其是堂屋正中间的炭火盆更讲究了,人家用的是纯铜的,张龙飞进屋的时候,军需处长老王正围着炉子跟教导员讨论这么一个炭火盆能造多少个子弹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