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子是双层的,夹层里填了碳,汤的口味弄了几种,每只锅子放了适合他们的两种口味。
口味在一开始的时候迎宾的人就问过他们了,当时他们还觉得莫名,现在总算知道原因了。回想起这点,宾客们有感于谢家的贴心。除了锅子以及刷锅的冷菜,每一桌还准备了几道大菜,都是热腾腾的,带着碳火上来的。
贵宾们来谢府观礼,对吃席这事兴致并不高,但谢府这么一搞,倒是挺合他们心意的。
一顿席面下来,竟也吃了个七八分饱。
别以为他们吃得少,权贵仕族们都讲究养生,在外用膳能吃到七八分饱,说明菜式非常合口味了。
在外面的流水席自然就没那么精致了,毕竟一人一锅,准备起来太麻烦了。不过流水席上扎了喜棚,还有热热的锅子吃,锅子分两个口味,一边辣一边不辣。
惊人的消息总是传得很快,谢老爷子宣布谢如沫成为谢家第八代少主,接着她刚宣誓完,消息就已经传到外面了。
吃席的人都觉得谢家厚道,菜式的份量也足,大家伙儿吃得很满足。
吃流水席的大多都是平头百姓,没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这吃着吃着,话题就聊开了。
“别人怎么样我不管,我们一家子人就认准了谢家医馆了。”
“嗯,谢氏医馆一直以来都是不错的。而且你们不知道,先前我在沧州老家的亲戚得了病,辗转好些大夫都没能治好,当时想起我这亲戚来了,就写信问能不能来我这找大夫看看病。我就回信说你来呗,好家伙,我那亲戚还真就来了。那我就带他直奔谢家医馆看病,这还没半个月就将他的病治好了。现在一家子准备将家中的田产细软收拾一番,打算上京来谋发展呢。”
“你那亲戚不会就为了就医方便,就为了谢氏医馆吧?”
“你说对了,就为了就医方便,就为了这谢氏医馆。”
“谢氏医馆,全国三十六家,还是太少了些。谢家应该再多建几所,惠泽更多百姓才是。”
“你那亲戚可真够果决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有他这魄力,许多人顾土难离。”
“我还听说不少乡绅找人给谢家递话,如果谢氏愿意在他们所在的州县设立医馆的话,他们愿意出田地出资帮忙他们将医馆建起来。”
“这些消息我觉得应该让谢家知道,以前谢家嫡系仅剩谢老爷子一介孤帅,也没什么心情打理谢家的产业,现在好了,谢少主回来了,谢大国手该打起精神来了吧。”
“不知道谢家少主要入主哪家医馆?”
“这个倒还没消息。”
“等吧,这事估计要等她过了那场严苛的行医资格证考核就能确定下来了。”
谢家在京城只开了两家医馆,但这两家是三十六家之中最大型的,一家开在东北方向,一家开在西南方向,对京城的百姓来说,算是兼而顾之了。
这皇城根下的小老百姓真不能小觑,消息灵通不得那些大家族慢多少。
他们也盼着谢少主能顺利过了这个考核,谢家少主的医术越强,以后谢家医馆的医术水平也能得到提高,老百姓得了疑难杂症被治愈的可能性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