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兴宗随后说道:“陛下今日正应涕泣行诛,岂得皆称万岁!”刘骏听后,默然回宫。
公元461年,海陵王刘休茂因性情急疾,欲自专,不满天天被刘骏派出的典签官监视,于是起兵杀了典签官,还未出内城,就被当地官军杀死,时年十七。
刘骏统治末年,一改前期的息兵简政的风格,开始居傲自满,大兴土木,扩建宫室,墙上和柱子上都用锦绣装饰,又倾尽府藏,大行赏赐宠爱的妻妾和臣属,更毁当年武帝所居密室,兴建玉烛殿。
此外,刘骏末年,好酒奢靡、贪财好利,甚至和进京刺史一块儿赌博,限令他们进献贡奉,直到把他们的钱赢光才停止。史书称他晚年“终日酣饮,少有醒时”经常是伏在案几上昏睡过去,有时一旦外面有急事呈奏,他马上抖擞精神,整理好容装,一点酒意都没有,接着就批改公文。
刘骏晚年动员大量民力,在龙山开凿山路几十里,厚葬殷贵妃。自从江南有葬礼以来,还从来没有过场面这么隆重的葬礼。在几次和臣属来到殷贵妃的墓前凭吊时,更大加赏赐哭殷贵妃哭得很悲伤的臣属,刘德愿因此得到了豫州刺史的官职。
公元463年十二月,浙江等地因为剧烈旱灾,造成严重的大饥荒,浙江十分之六的户口饿死逃散。但此时刘骏已经病重。
公元464正月六日,刘骏在病床下诏说道:“朕闻东方去年收成不好,需立马组织货源赈济。贩米粟的商人,不征收途中杂税。”
随后刘骏又在同年二月临终前,下诏说道:“朕闻去年东方干旱,收成锐减。穷困之家离乡逃荒,流落街头,我很同情他们。可开仓放粮给建康、秣陵二县,适时赈济。若救灾不及时,导致社会动荡,要严加法办。”
公元464二月十六日,宋帝刘骏在玉烛殿驾崩,时年三十五岁。遗命太宰刘义恭、尚书令柳元景、始兴公沈庆之、尚书中事颜师伯、领军将军王玄谟,五人担任辅政大臣,辅佐太子刘子业。同时诏令“刘义恭和柳元景进入内城居住,朝廷事务,无论大小,全都要奏启二人。国家大事要和始兴公沈庆之商量决定。如果有军务,就全都委托沈庆之处理。尚书府的事务,托付给颜师伯处理。统领外监事务,交给王玄谟处理。”七月三日,宋帝刘骏葬于丹阳秣陵县岩山景宁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孝武皇帝”。(本章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