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接着说道:“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结下生死之交,等到为张餍、陈释的事而争吵,常山王抱头鼠窜,归附汉王,借兵束下,战于鄗北,成安君死于泜水南岸,身疗分家。逭两人结交之时,亲密无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们相比,而最后却自相残杀,以至于灭亡,这是为什么呢?祸患产生于欲望太多、人心难测。现在王上您忠心耿耿地与汉王交好,不会比那两位关系更紧密,而所争论的事情又往往比张餍、陈释的事情重要。所以某认为您坚信汉王不会危害您是错误的.例如越大夫文种使即将灭亡的越国生存下来,使勾践称霸于中原,功成名立而身遭杀害。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灭,谋臣就将死亡。’所以从交友这方面说,没有人能超过张耳和陈馀;从忠臣这方面说,没有人比得上大夫文种。这两个事例,应该说足以做为借鉴了,希望王上好好想想.况且某听说勇力和谋略使君主感到畏忌的人将难保性命,功业压倒当世的人将得不到奖赏。王上您渡过西河,俘获魏王,活捉夏说,攻下井陉,讨伐成安君的罪过并把他杀死,而得以在赵国发号施令,威胁燕国,平定齐国,向南挫败楚国的几十万兵众,终于斩杀龙且,派人西行向汉王报功,造就是所说的功业天下无双,谋略世间少有之人。现在您功高难以奖赏,威重使君丰畏忌,归附楚国,楚人不信任王上您;归附汉国,汉人害怕您。您想带着这些功业和威望归附谁呢?处在人臣的地位,而有高于天下的名望,某实在为您担心。”
韩信微微皱眉道:“先生暂去休息,本王会认真考虑的。”韩信说完就对蒯通摆了摆手。
随后过了几天,蒯通见韩信没有消息,又来拜会后劝说道:“王上,能否听从忠告,是做事成败的征兆;谋划是否得当,是存亡得失的关键。从事奴仆的差役,就会失去万乘枓仁的权柄;保守低微的俸禄,就会丧失成为公卿、宰相的机会。心裹明明知道这个道理,而刁;敢做出决断并付诸行动,将会成为百事之祸。所以猛虎如果犹豫,还不如蜂、蝎以毒刺刺人;孟贲如果迟疑,还不如儿童坚决去做。这是说贵在能实际行动。功业很难做成却容易失败,机会很难遇到却容易丧失.‘时机啊时机,不会第二次来临。’希望您不要怀疑我的计策。”
韩信其实不是怀疑蒯通的话,但是他心中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以为功多,汉王不会夺回他统治的齐国,毕竟刘邦可以说对韩信是有恩的,于是婉言谢绝了蒯通的建议。蒯通因游说而不受信用,非常害怕,就假装疯狂而做了巫师。
因为蒯通知道韩信的性格可以说是犹豫不决的,要不然也不会让刘邦这个泼皮做了汉王,可以说不管是治理江上还是统领jūn_duì可以说汉王刘邦都不行,但是可以说是文武全才的韩信的性格注定了他成不了汉王刘邦,所以三分天下在蒯通看来对韩信来说是最好的结局,可惜韩信放弃了。(本章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