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这话一说后后立刻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这是皇上已经决定的事情,而且是事出有因。皇上刚洗一令下自己现在就跳出来反对,这不明摆着自己就是想知道皇上一举一动的那种人吗
饶是现在是寒冬腊月天,但黄子澄全身的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哼!”朱允炆冷哼一声,然后一把抓起放在案几上的奏报丢到黄子澄面前沉声说道到:“你自己看看吧,燕贼已经成了气候,你们却还整天在嘴边挂着什么不足为虑,鲜芥之疾也,你们到底是狂妄自大还是愚昧无知!”
“皇上…臣知罪…”
黄子澄心里苦啊,当自己得知皇上苏醒过来后马不停蹄的就从值房跑了过来,自己的忠心可是日月可鉴的。
朱允炆斜看一眼俯身于地瑟瑟发抖的黄子澄,心里对自己刚才的表演非常满意。我就是要来个下马威,怎么样谁叫我是皇帝!而且话说回来,如果按照历史上建文帝的那套搞法,可能到了年自己就只有gg思密达了。
当然,黄子澄作为天下读书人的代表,他在民间有很高的呼声,虽然尽出些馊主意,但现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朱允炆可不敢轻易的来个杀一儆百得罪天下读书人。当然,最重要的是黄子澄对自己那绝对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只要把他用好了,那还是一个巨大的助力。
朱允炆转过身来悠悠的对黄子澄说道:“既然知罪便好,你熟读圣贤书,君臣之道定然不必我在此赘述。至于其他事,朕念在你也是为国分忧的份上,此次朕也不再追究。”
“谢皇上开恩!”黄子澄急忙扣首谢恩。
黄子澄当然听明白了朱允炆的话外之音,那草包李景隆就是自己力荐的,当时反对的人不少,可自己硬是仗着皇上的信任以及老搭档兵部尚书齐泰的支持力排众议才让李景隆成为讨逆大元帅,现在这个蠢货竟然丢下几十万大军独自逃跑,这个连带罪责自己无论如何绝对是跑不了的,这死罪可免活可就罪难逃了。
黄子澄暗叹:李景隆这草包连赵括这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人都不如,这回可害苦了本官。
皇上说自己现在不追究,那不代表以后也不追究啊。从今天皇上的举动来看那是对朝廷现有的策略严重不满了,竟然还要设定内辑事厂。太祖可是把专门从事秘事打探的锦衣卫都取消了,目的就是想给大明一个朗朗乾坤,让皇族和士大夫共享天下…黄子澄越想越觉得心惊。
就在这时,一个小宦官跑到门口禀报到:“皇上,兵部尚书齐泰大人求见。”
齐泰可是太祖皇帝给建文帝留下的顾命大臣之一,而且又深得建文帝的信任,要搁在平时,齐泰绝对是大摇大摆的直接就走进去了
朱允炆心想:好啊,来得正好,免得老子一个一个的去找,既然来了老子就把你们两个给一锅端了!
“宣!”朱允炆大手一挥,然后踱步走到案牍前面。
“臣齐泰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齐泰见到屋里黄子澄正跪在地上心里不禁咒骂道:狗日的黄子澄跑得可真快!
就在齐泰准备顺势站起身时,他突然发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皇上没叫自己平身。要搁在平时,自己行礼还没结束皇上就让自己平身然后赐座了,今天怎么…难道皇上对李景隆战败之事还耿耿于怀待会本官一定要说服皇上,让他知晓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如果现在把李景隆换了,临阵易帅到底有哪些危害…皇上毕竟还是年轻啊,沉不住气…
过了半晌朱允炆依然没有反应,齐泰有些沉不住气了,自己再怎么说也是国之柱石,皇上怎么会把自己晾在这里跪着受辱!
齐泰抬起头,看向朱允炆,此刻却恰好碰到朱允炆那玩味的眼神,这种眼神让齐泰突然觉得好像天塌地陷一般,因为这个眼神,好像…好像…太祖皇帝当年一般,当年太祖皇帝要杀人的时候便是用这种眼神看着那些即将丢掉性命的人。
齐泰突然之间有种窒息的感觉:皇上可是太祖皇帝的孙子,他身体里流躺着的是太祖皇帝传下的血脉啊。可笑自己以前还一直认为建文帝需要自己这样一个强势人物来庇佑,真是可笑复可怜啊。
朱允炆注意到齐泰神色的变化,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心里不禁也有一丝得意:以我皇帝的尊荣再加上多你们几百年的见识,难道还搞不定你们这几个只会窝里横的书呆子。
“齐卿家,快平身吧,地上很凉的。”
齐泰几乎有种想吐血的冲动,你以为我想一直跪在地上吗你不叫我起来我敢起来吗
而一直跪在一旁已经腿脚发麻的黄子澄却真的快要吐血了,皇上,你怎么能忘记了一直伴你左右呕心沥血出谋划策的黄子澄啊…
朱允炆坐在椅子上不耐烦的说了一句:“好了,都起来吧。”朱允炆也着实郁闷,自己原本好端端的竟然会穿越到了明朝,明朝也就算了,如果当个人人唾骂的昏庸皇帝其实也无所谓,可现在倒好当了建文帝,这简直就是被判了死缓,还是没有减刑的那种…
“齐卿家,正好你也来了,朕已经决定让王中筹建内辑事厂,内厂将会是朕的耳朵和眼睛,而且还肩负打探情报的重任,你以为如何”
齐泰此时的反应和当时的黄子澄一样,这样搞的话大明王朝将会笼罩在特务的阴影下,那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话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嗯齐卿家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