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还在思虑。而今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抉择,究竟该冲过石桥,直抵金陵城,还是该缓步图之呢?丁普郎并未按照原定计划来此接应,是出了什么事,还是那本就是一个谎言。亦或者,是被朱元璋发现了。那么金陵城中,真的布满了火雷吗?
这时候,后军以旗语传来讯息。
“后面打起来了!”陈荣道:“龙湾附近,付友德已经与人交上手了!要尽快决断,否则拖延起来就要吃亏啊!”
龙湾浅滩,朱元璋在此下了血本,不惜用上了红衣大炮。
炮弹只打了一发,将陈友谅的战船船身打了一个大窟窿,却并未能够将之击沉。这大炮是在与元廷交战中缴获所的,十分珍贵。若非此役背水一战,他哪里舍得将其放出来。
这时候,陈友谅军中的将领不肯吃亏,已将炮头调转了过来。冯国胜当即下令,全军后撤。红衣大炮沉重,一时间无法挪动,只好将之放在那里。炮身周围,还散布着许多发炮弹。
“轰隆”一声巨响,战船上一发炮弹打在岸上,将红衣大炮炸飞,将岸上的炮弹点燃。夜空下,如此巨大的声响,险些要将那粗劣的石桥震塌。
“这么大的声响?已经交上手了!”
陈友谅只好道:“传令,自龙湾登岸!”他没得选择。刚刚那一声炸响,令本就心中猜忌的陈友谅更为疑心。前有丁普郎诈降在先,后有江东桥外的一出“空城计”,更伴随着最后的一声炸响,已足够令陈友谅觉得战斗已经打响,若是其慢一步,就会吃上大亏。
龙湾,火光振奋着人心。看着陈友谅部的兵将如潮般涌上,冯国胜真是恨不得立时冲杀过去。可他刚刚才受了朱元璋的军法,被打了二十军棍,自然不敢再公然违抗将令,只好将心中的杀机隐下,带人且战且退,将陈友谅的人引上了岸。
“大帅,打响了!陈友谅的人真的登岸了!”山顶上,借着刚刚爆炸的火光朱元璋一行人看了个清楚。
“好个刘伯温、好个王小十,他们真的做到了!”朱元璋此刻雄心万丈。只要脱离了江岸,便避开了陈友谅的长处。“传令,全军掩杀!”
孙子兵法有载,“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徐达、汤和,都是熟读兵书、深谙战阵之道,当然懂得这个道理。此刻陈友谅中了刘伯温的“攻心计”,在龙湾登陆。兵力一部分处于岸上,一部分尚在水面,兵力便被分化为两处,正和“半济而击之”这句话。而且此时迎击,痛打其岸上兵力,两方人马搅在一处,战船也不敢轻易炮击。
如此,当是最利于朱元璋部的一种战法。
冯国胜一人当先。他身受了二十军棍,那是实打实的二十军棍,容不得丝毫作假,所以他此时根本就无法骑马,只好拖着伤势,领军拼杀。
两相兵力乍一碰撞,高下立判。陈友谅虽完全控制了天完政权,可因他是杀徐寿辉而带之,军士彼此各怀心思,战力有损。再加上被朱元璋部迎头痛击,先失其势,为此稍落了下风。
岸上打的如火如荼,陈友谅尚在江心,忧心着此时的战局。连番的催促,催促后续军士迅速蹬岸。
当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岸上时,水下一行人,悄悄渡水而来,依附在船帮上。
一个年轻人率先探出了头,四齿的飞爪扔上了数丈高的船头,抓在围栏之上。而后,这人借着岸上喊杀声与火光的掩护,悄悄向上攀爬。
一丈、两丈,眼瞧着便已过半,却是被战船上守卫的军士所发现。船上一人高喊“有人袭船”,同时便要砍断飞爪上的绳索。
慌乱之下,这人单手抽出背后的腰刀,猛力向上掷出。不过一丈多的高度,其大力之下,刀身回旋呼啸,便将这军士的头颅斩下。这一手险而又险的解决掉了这倒霉的家伙,但其却成功的发出了警报。为此,男子无法继续掩藏身形。
他的背上,还有另一柄长刀。他随后抽将出来,平插在船帮上借以落脚。而后,双脚在长刀上猛点,接着反弹之力,身子跃上一丈多高,手搭在战船的围栏之上。
这时,周围的军士围拢过来,长枪只管向着他身上招呼。男子顺势抓过了一杆枪头,借着这微弱的力道攀上了船身。
仅他一人,且如今赤手空拳,独自面对数名军士,而且这里一但动起了手,四下必然有更多的军士赶来,要置他于死地。可他不在乎,他可以为后面的人争取时间!
男子寻过落在船板上的长刀,一夫当关立在船板上。身后,绳索上已有人随后攀爬而来,他要做的,便是掩护后续的同伴。
血腥的厮杀,就围绕着他一人展开。一柄长刀,舞动如旋风,“南刀王”之名果然不是虚言。
这人就是王弼!正是因为他武艺高强,才被派来做这危险的任务。而紧随其后攀上了船头的,则是纪纲所属的锦衣卫军士。这些人战力或许并不如徐达、汤和麾下的军士勇武,却另有一番旁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