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不知道李大都巡,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了!渐渐的办差也不那么上心了,开始应付起差事来。
而李白通过这一个月的情报梳理,对都大提举茶马司衙门的认识,也是更深入了。
这个衙门表面上看只管茶法和马政,看似事务单一,权力不大,实则不然,其实它一点都不逊色于都转盐运司。
由于此时的茶叶属于官营垄断品,定价权、销售权,全在官府手中,而且每年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茶叶,不远万里的通过重重关卡运送到边关,用来和游牧民族做马匹交易,朝廷为此每年会拨付大量的白银、绢帛和丝绸。
再加上,‘’开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的传统,明人对茶的依奈可想而知啊!只要卖茶,当然必须通过这个衙门!
由此可见,都大提举茶马司这个衙门,权柄不可谓不重,钱财不可谓不多啊!实际上这是一个看着低调,内里肥的流油的衙门!
茶农产出的茶叶,只允许卖给官府,严禁私自买卖,茶路当中多处设有茶引批验所,没有茶引的运茶者是寸步难行的,护茶法规定,实际携带茶叶超出茶引数量十斤者,杀头论处。
与茶相关的一应事务,统归都大提举茶马司衙门管理,而这个衙门又是通过各地众多的茶马司、茶课司、茶引批验所、茶场、马场来管理相关的事务。
收茶的方式是,每年由都大提举茶马司衙门,根据产茶量的多少定价,然后由持有茶引的茶商代表官方收茶,并运送到指定地域,最后由官方主导交易。
每张茶引上都注明有数量及售茶区域,茶商收够茶叶运送至茶引标明区域的茶场交茶,谋取中间差价产生的利润。
因此想要做茶叶生意,茶引就是关键,都大提举茶马司衙门就掌握着分发茶引,这个关键环节。
也正因为这一权力使然,陈瑜亮家族的周围,常有一大批忠实的大茶商围绕,而他的家族也因此成为了大明朝最大的茶商。
陈瑜亮是大明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高级官员,他是僳僳族人,祖祖辈辈都是僳僳族首领,世居峨眉山腹地。
到他父亲这一辈时,他们这一支僳僳族人,战胜了与之相邻的一支彝族人,两族开始了联姻、融合,后来他的祖父被永乐皇帝封为了土司,待到他继任土司之后,他更是将僳僳土司,利用峨眉山的茶树发扬光大。
在他任僳僳土司时,与一些颇有人脉的茶叶商人合作,将轄地内出产的茶叶,私运外地牟利颇丰,后来这些茶商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便各显神通的将陈瑜亮推到了更高的位置。
后来,越来越多的大茶商聚集在他的周围,朝廷的都大提举茶马使,离开了他的支持,竟然是很难完成以茶易马的任务。
他就像一个黒恶势力大佬一般,盘据在茶马政衙门内,竟然是谁也奈何不了他,久而久之,他终于如愿以偿坐的上了,都大提举茶马使的宝坐。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