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顿时一喜,立即中气十足的喊道:“大胆匪类!睁开你们的狗眼看看吧!你们已经被包了饺子了!还不束手就擒吗?”
水匪一看这么多官船,战鼓声隆隆的围了上来,立即胆战心惊起来,士气登时泄了大半,再也提不起一丝战意。
这又是哪里来的官兵呢?原来这也是李白布下的局。
他充分利用了安全道等盐梟做贼心虚的恐惧心理。放出二盐商与贼人俱已招供的假消息,再高调做出进京面圣的姿态,安全道一帮人怎么可能还坐得住?
如若一切是真,那他们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因此他们必定会选择破釜沉舟、孤注一掷。
至于他们会怎么做?李白也有算计。
既然,他们暗地里毁灭不了证据,那就只能在明面上想办法了!
扬州府,经过上次贼人袭署事件之后,连知府都被下狱了,可想而知,早已经是风声鹤嗅、草木皆兵了,因此他们也只能选择在扬州府之外动手。
而且,时间拖得越久,变数就会越多。
这些,他们肯定也会考虑到,本着晚一日解决问题,不如早一日彻底了断的思路,为免夜长梦多,一出扬州府就动手,自然就是最好的时机。
事实证明,这一切都被李白算了个,八九不离十。
再回过头来说说,杨铭和小顺子,他们二人奉李白之命,一路上不敢丝毫耽搁,来到了镇江大营,二人分别亮出各自的腰牌,并直言宫中有圣旨到了,请镇江大营指挥使陈伟同大人速速接旨。
巡哨把总不敢怠慢,一边恭敬的请二位天使进营,一边赶紧差人禀报指挥使大人。
片刻后,指挥使陈伟同,一脸郑重的赶到了待客厅。
小顺子也不费话,让他屏退左右之后,就抑扬顿挫的宣读了皇帝密旨。
虽然这道圣旨,没有经过内阁附署、司礼监用印,盖的也只是皇帝私印,但是有锦衣卫百户和内廷宦官做证,陈伟同也不敢有丝毫怀疑。
再说了,圣旨只是让他配合两淮巡盐御史行动,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要命之事。
待看完李白的亲笔信之后,他更是顾虑全无了。
因为信中所说,预计有大批贼人,会在两淮巡盐御史押解重犯回京的途中劫囚,请他严密布控,小心监视扬州府境外,运河北上水域,发现异常先不要打草惊蛇,等贼人袭击官船时,再一举围歼。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七品御史,但是办起差事来,连锦衣卫、內廷宦官都出动了,还携带着皇帝密旨,要求驻防jūn_duì配合,这明显是圣上跟前大大的红人啊!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