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司,是官方专门在庆典或迎接贵宾时演奏乐曲、歌舞的官方机构。它有众多乐师和多种历代相传的乐器,技艺精湛阵容强大。人员构成复杂,有世代相传的匠籍、乐籍人员;有犯官家属、亲友、子女;有从小被卖入的奴仆;还有世代谋生于教坊的人员子女。
到了教坊司,门子见周文陪着一名官员来了,赶紧进去通报。
不一会,一位身着从九品服饰的中年人,带着一帮人前来见礼。
原来,是教坊司的掌司、司丞、知事、书办、教习、衙役、鸨子。
在这些人的簇拥下,他走马观花的参观一番,也没看出个所以然,只是看见教坊司里人员不少,有弱冠之年的小丫头,也有年老色衰的老妈子,还有正当芳华的妙龄女子。
她们,有的在师傅的指导下苦练技艺,有的在排练歌舞,有的在收拾布置房间,还有的端茶递水行色匆匆。
只是,观其神情,俱都难免流露出一丝愁苦之色。
他叫来掌司、司丞问话。
问他们,有没有需要由司务厅出面,解决的棘手事务?
两人支支吾吾,东拉西扯了半天,在书吏周文的解说下,李白才明白了,他们的意思是,其它的问题他们能自己解决,就是教坊司的经营状况不佳,他们也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是收效甚微,营业收支还是每况愈下。
于是,李白就发扬了共产主义无私奉献的精神,现场办公,就这个问题,现场展开了磋商。
经过一天的座谈、调研,他终于搞清楚了基本装况。
此时的教坊司,因永乐皇帝的瓜蔓抄,厂卫的酷刑,使教坊司收纳的犯官家属、子女大增。
教坊司的女伶,负责为官员、贵族、名门之家,提供文艺表演,从中收取一定的劳务费。
教坊司是礼部的下属机构,但是在财政上却自负盈亏,不用纳税,因为朝廷觉得这钱来的不干净。
可是,礼部又是一个清水衙门,大明官员的俸禄又低的出奇,为了改善同僚的生活质量,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开始征收教坊司的演出管理费,长此以往,教坊司就约定俗成的成了礼部,唯一一个稳定的盈利机构。
教坊司的女伶们,卖艺又卖身换来的银两,到最后提高了礼部官员的生活水平,还要被礼部那帮自命清高的官员鄙视,称为来的不干净的钱。
贪污一些,约定俗成的钱财,倒还罢了,更有那情节恶劣的礼部官员,仗着自己是教坊司的上级,欺压、猥亵、凌辱女伶,而且还拒付劳动报酬。
这样一来,她们怎么可能没有怨气,有了怨气,就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失去了工作热情,就不可能有高水准的文艺作品,没有了好节目,客户就越来越少了,反而其它的非官方营业机构,清楼、楚馆倒是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起来。
终于搞清楚了问题的症结,李白当即交待周文,回去之后以司务厅的名义发文,规范教坊司劳务派遣流程,以后一律先付费,后劳务,本部官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欺辱、为难女伶。
众人听的是目瞪口呆,在他们看来,一个八品司务令,肯定是约束不了那些礼部大员的,只当是笑话一听吧!
眼见傍晚了,掌司特意安排了晚饭,宴请前来视察的上官。
正想看看教坊司的乐舞水平,李白就没有推辞。
席间,司丞找来教坊司色艺双绝的晴儿姑娘,为大家献艺助兴。
只见,一位身着素裙的妙龄少女款款而入,秀发轻挽、眉目如画,自有一股清新淡雅的气质。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