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的失败,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同盟会存在的严重问题,那些身死的志士的确是勇敢的,无畏的,为国为民,舍死忘生,不过他们的组织上,军事上都是烂到了一定程度。
几天后,一则消息震动了整个中华大地。
1911年5月8曰(宣统三年四月初十),满清政斧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压力下,颁布《新订内阁官制》,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
清廷裁撤旧内阁和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在新发布的内阁官制章程中,对新内阁的组织结构和职权作了明确规定:内阁由国务大臣组成,国务大臣包括内阁总理大臣一人,协理大臣一至二人,各部大臣共十人(外务、民政、度支、学务、陆军、海军、司法、农工商、邮传和理藩院十部)。
但是,载沣任用满族亲贵的祸端也在这次内阁名单上彻底bào露。当时的内阁名单如下:总理大臣奕劻(宗室),协理大臣那桐(满)和徐世昌(汉),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度支大臣载泽(宗室),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载洵(宗室),司法大臣绍昌(觉罗),农工商大臣溥伦(宗室),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宗室)。
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即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竟然只有4人,举国都为之哗然。
张轩看到这个新闻,看了半晌,老人家神sè黯然,长叹一声:“终究还是不信任咱们啊!”张老一句说就说出了中国官僚普遍的心态,立宪党都指望着通过立宪获得主导改革的权力,想通过和平的手段将政权至于掌控之下,而皇族内阁的出现让这种希望彻底泡汤。
立宪派本有两个要求,一个是速开国会,一个是责任内阁,但速开国会的要求被打了折扣,而皇族内阁就更是让那些立宪派至为的失望。因为在这个极为敏感的问题上,清廷在不经意间犯下的巨大错误,这等于是证明了革命党人反清排满和实行种族革命主张的正确性,这等于是在给革命党人加分助力的愚蠢之举。这使得对满清政斧还抱有一定期望的立宪派等团体表示愤慨,不少立宪派人士更是在失望的同时开始倾向革命。
当然,这些都和老百姓没什么关系,对他们来说什么内阁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