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4日,阳光明媚,微风吹拂着树叶。在通向远处小山的道路上,走着一位看着大约有二十二、三岁的年轻人,上身穿着衬衫,下身休闲短裤,脚上是一双标有“adidas”的运动鞋,同时背着双肩包,在这个看似宽阔的道路上格外显眼。这就是本书的主角张逸,今年23岁,毕业于山东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目前在一家机械厂工作,值此‘五四运动’纪念日,来到了青岛,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青岛信号山。在这里有着青岛殖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东西,有着德国在远东扩张和日本先后占领青岛、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实物,是青岛历史上的一座耻辱碑--迪特里希碑。目前只剩下残体,由青岛的文史爱好者、摄影家袁宾久先生多次在信号山考察,发现的迪特里希碑遗址。
看着这座残缺的碑石,张逸仿佛看到自己走进了青岛最初的历史。
1897年11月14日,德国海军上将冯.迪特里希(vondiederichs)指挥的德国舰队5艘战舰,720余名士兵【4300吨的“威廉王妃”号(s.m.s.prinzesswilhelm)、5200吨的“鸬鹚”号(s.m.s.oran)、7650吨的旗舰“皇帝”号(s.m.s.kaiser)和并未参加实际行动的“伊伦娜”号(s.m.s.irene4300吨)、“阿克纳”号(s.m.s.ara2370吨)】以借地cào练为名,bī迫清军撤军,占领胶州。
德国qiáng行占领青岛一年后,1898年11月14日,德国殖民当局在今信号山南麓举行迪特里希碑落成典礼。今信号山当时在德国人的表述中叫做特鲁伯山。
从当时德国的新闻报道来看,迪特里希碑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块碑刻有碑文:
1897年11月14日海军将领封.迪特里希在这个地方占领了胶州地区(青岛)。
第二块碑刻有中文,描述同样的事情。
第三块碑石是主碑,面向胶州湾,高8.5米,宽22米,有象征着德意志帝国的鹰,环绕着帝国鹰刻有德文:
他在这里为皇帝和帝国取得了这块土地,这块岩石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迪特里希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青岛被日本占领。象征着德国在青岛统治权的迪特里希碑,有被刻上了日本的“军功“,增刻上了日本占领青岛的日期:
大正三年十一月七日(1914年11月7日)
后来,迪特里希碑不翼而飞,遗落何处成谜。广为流传的说法是,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收回主权之际,日本人在撤离青岛前,将刻有日占日期的石砌碑体拆散,运回日本后重新进行了组装,对岩石上另外两块碑刻进行了爆破拆除。这些碑体,现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另有说法,该碑石在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之后被拆除。
一座座山峰,一块块沿海之地,一段段‘外争国权,内惩****’‘还我青岛’的呼声...从眼前掠过刻入脑海,无声叙述着那段沧桑岁月里青岛所遭受的苦难和耻辱,映衬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和国家现状,内部官僚腐败,外部帝国主义侵略,国家处于极度危险情况。
但同时也展示着中国人不甘心国家沦丧,奋勇抗争的不屈jīng神。
自武昌起义以来,几十年的军阀混战,给国家,给民族带来的不仅仅是苦难,更是令中国丧失了在20世纪初崛起的希望。
那是个引人入胜的大时代,那是中华大地三千年未有的变局时代,拥有太多太多的光怪陆离,身在新社会的人永远也无法明白那片汹涌大cháo下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