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洪适的疑惑在见过了宫内派出的使者之后,总算是被解开了。官家这次派人过来,可不是想起了自己父亲对大宋的功劳,而是因为二弟去年上的一份论钱制的札子。当然,官家为了表示自己并不是那么不通人情的君王,还顺便下了一道手书大肆赞扬了一通洪皓的平生功绩。
作为入内内侍省一名排位相当靠后的内侍左班殿直,张世庸能够获得这个外出宣旨的任务,可不是因为他颇受张阁长去为的信赖,而是其他人觉得这份跑腿的任务无利可图,才推到了他的头上而已。
不过在宫内沉浮了十余年的张世庸却觉得,这是一个能够改变他未来的任务。接到了这个任务之后,他托人抄来了洪遵所上的札子,看完之后他便意识到,如果洪遵真的能够做到这份札子上一半的内容,那么一个参知政事的位置是跑不掉的,谁让现在这位官家对于财货方面的看重,实在是有过于前人呢。
只是他也知道,凭他的身份是攀附不上以气节闻名的洪氏的,而且现在洪氏正在守孝期间,对他也不会有什么帮助,等到洪氏复起,哪里还会记得他这个小小的内侍。因此他把目光放在了洪遵的弟子沈三郎身上,这位不仅是官家这次宣召的对象,也是预定好将来为宫内敛财的人选。
官家南渡之后,官家身边的内侍一度通过干预朝政和军中人事而获得了莫大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随着苗、刘兵变对宫内内侍的清洗而烟消云散了去。因为这次兵变,宫内的内侍们算是认清了自己的处境,知道他们想要像大唐和五代时期的前辈那样风光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于是他们现在剩下的最后一点念想,就是围绕着官家左右,然后借助官家的权力为自己谋取一些好处,日后年老时也好有笔资财傍身养老啊。对于他们这些内侍来说,外放监当官,特别是市舶司的监当官实乃是头等肥缺,其次就是负责督造各种御用器具的督造官。
奈何僧多粥少,这些肥缺不是几位阁长的亲信根本轮不到啊。可是眼下多出了一个向海外出售空头官职的勾当来,趁着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张世庸自然是要好好同这位沈三郎好好亲近亲近的。特别是这位沈三郎的老师,今后还有可能为朝廷办理钱制变革,这就更让他喜出望外了。
搭上了这条线,他的下半辈子就真的有了保障了。因此在洪氏兄弟面前,他倒是表现的相当稳重,几句场面话交代完毕之后,他便对着洪遵说道:“几位官人大约也清楚了,官家命我过来除了向你们慰问之外,其实还有向洪二官人了解钱制改革方面的事宜。
洪二官人年前上的那份论钱制的札子,官家以为是大有利于国家的。可是札子上写的诸多条务,官家还是有些不太了解,需要有个熟悉这些条务的人员在旁以备咨询。原本最好的人选自然是洪二官人,但是官家也不能不让人尽孝啊。
因此官家最后决定退而求其次,让洪二官人的高足沈敏回临安听候召见询问,不知洪二官人可有什么意见吗?”
三兄弟互相对视了一眼,洪遵这才开口回道:“那么还请张内侍稍候,我这就派人把沈三郎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