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遵对沈敏吩咐了几句注意事项之后,便把他给打发回南院去了。这承信郎虽然在平民眼里算是一个不小的官职,但是在洪遵这样了解朝廷体制的官员眼中,自然知道这不过是个微末小官罢了。
更别提,吏部只给了阶官没给差遣,因此沈敏不过就是得了个空头官衔,有名而无实,也就是从朝廷那里能够领一份俸禄罢了。对于洪遵来说,他倒是觉得这个处置不错,免得朝廷给了一个地方小官把沈敏打发了,倒是让他接下来难做了。
当然,对于在台湾岛上见过火枪火炮威力的洪遵来说,他自然知道朝廷这样的赏赐是难以让人信服的。毕竟在宣和年间,连开封城里的算卦者都曾经被当时的官家封赠为承信郎,可见这个官阶有多么不被朝廷重视。
因此洪遵轻描淡写的把这一官职给沈敏介绍了之后,着重就是告诉他得了这个官身之后,今后沈敏进出城门就方便了许多,不必和平民站到一起去排队等候检查过关了。
沈敏对此倒也没有多想,原本他就没想过要借助进献枪炮制造之术换取什么官职。毕竟他还没考虑过,跑大陆来当什么官。他在海外自由自在的生活,何必来大陆被人驱使。
跟着洪遵来临安,不过就是想要借助这位老师的名望,看看能不能招揽几个失意的读书人,好带回去发展保安社的基业罢了。当然,也可顺便整理一下大陆上的商贸往来渠道,以便更好的为保安社发展服务。
至于进献枪炮制造之术给与大宋朝廷,一是为了释去朝廷对于保安军的警惕之心;二便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借助朝廷的工匠把火枪火炮定型并简化工艺。
作为一名后世人,沈敏虽然能够确定火器发展能够淘汰掉弓弩等冷兵器,也能够从大陆上招募铁匠、铜匠打造出可用的粗陋火器。
火绳枪除了枪管之外,其他部件都可从弩机部件进行学习改造。而火绳枪的枪管打造,无非就是一个材质和加工工艺的难题。根据沈敏看过的记录片,手工打造枪管的难度并没有超出大宋铁匠的技术水准。限制火绳枪生产最大的难题反而是,如何获得大量品质相同的精铁。
至于火炮铸造的技术,只要能够铸造铜钟的工匠,即便也就具备了铸造小型前膛火炮的能力。而三斤炮和六斤炮安置在船上,需要考虑的也只是固定问题,而不是制退问题。在沈敏记忆中的几部西方风帆战列舰海战片里,12磅炮也不过是通过麻绳、固定滑轮和人力来对抗后座力的。
由是,制约古人发明火炮的其实只有一个问题,克服火炮发射时的膛压。这原本需要东西方的工匠通过战争一点点的去琢磨,把初期火炮使用的木质材料更换为更为坚固的金属材料,然后再对火炮的壁厚进行调整。
不过对于现代人来说,火炮不过就是利用火药燃烧压缩空气投射弹丸的武器。用金属制作炮身这是一个常识问题,火炮的炮身必须浇筑均匀,四周受力一致,能够忍受黑火药在炮膛内燃烧爆炸而不出现漏气裂缝现象,这就可以称之为一门火炮了。
对于保安社的工匠来说,现在最为困惑他们的问题不是浇筑出一门火炮,而是如何提高火炮的合格率。想要确保这一点,最重要的还是找出最为合适的青铜合金配方。
不管是确保精铁的来源,还是进一步调整手上的青铜合金配方,最方便快速的办法,自然是依托于大宋控制的无数工匠和资源,去寻找突破这些火器研制中的问题。大宋工匠需要的是方向和思路,而沈敏需要的是时间,这正是双方互利互惠的一个好办法。
沈敏一点都不介意掌握了火器制作的大宋变的强大起来,对于海外的保安社来说,一个强大的大宋实际更利于他们控制周边海道。而且对于控制了周边硫磺产地海上通道的保安社来说,全力发展火器的大宋,反而更需要他们的存在,好为大宋源源不断的提供高质量的硫磺。
但是今时今日沈敏才发现,自己存粹是想的太多,并不是每个官员都像洪遵一样,能够看出火器对于大宋jūn_duì的重要性。又或者是,也许他们不是不知道火器的好处,不过发展火器并不符合他们的政治利益,所以就干脆把火器的制造方式给雪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