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用“既”(打饱嗝)代替“气”,表示“氣”是令人打饱嗝的东西。有的异体字用“食”(进食)代替“既”,表示“氣”来自进食后的肠胃运动。
造这个氣字的本义,是体内因肠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气体,也就是人体内五谷之氣。
最后来说炁字。
炁读音同气,它的起源已不可考,有人认为它是道家专用,但其实并非如此。在先秦时期的《管子》、《荀子》以及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等书中,就已经有了对“炁”的论述。
应该说,是道家继承和发扬了“炁”这个概念。
道家典籍《老子想尔注》中说:道散形为炁,聚形为太上老君。明确告诉世人,“道”就是太上老君,聚则为形(太上老君),散则为炁,炁也是“道”的一种形态。
用我们现在的思维,可以将“炁”理解为先天地而生的一种神秘能量,是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关尹子·六匕篇》中“以一炁生万物”说明的也是这个道理。
看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是“炼炁士”而不是“练气士”了吧?
所以虽然有书友吐槽书名不该用“炁”这个生僻字,但我实在是找不到可以代替的字,也不想改,因为改了就会失了我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