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多了,刘璋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改革军制。
按汉朝jūn_duì编制,以五人为伍,两伍为什,五什为队,两队为屯,两屯为曲,两曲一部,五部一营,以营为独立作战单位,一般来说一营有兵马两千人。但在刘璋看来,这极不合理,冷兵器时代战争往往比拼的就是数量的多寡,两千人投入激烈的战场,也许水花也不会冒一个就被蒸发掉了,当然了,出征时会将两个,甚至几个营编为一军,可是这样一来又容易造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情况,士兵之间缺乏默契,上了战场也容易造成混乱。故而,他决定在益州军中增旅、师两个新编制,具体来说,以两营为旅,两旅为师。
每旅两个作战营的基础上新设医疗分队、后勤分队、侦查分队、警卫分队、旅部各一个。医疗分队有十名大夫、另有二十个有一定经验的士兵作为助手;后勤分队为部级编制(考虑到古代运输工具、路况落后,运力有限,后勤压力过大,后勤分队经过了加强,为六百人的大部),战时另加强五百到七百民夫帮助运送补给;侦查分队为曲级编制,战时负责开路、搜索、刺探敌情、捕俘等;警卫分队曲级编制,相当于旅长亲卫,负责保护旅部安全;旅部有副旅长两人,其中正副参谋各一人,一个三十人(配战马)的通信组。每旅约五千二百人。
每师两个作战旅,另设医疗处、后勤处、侦查处、警卫处、师部各一个,医疗处有十名大夫和五十名助手;后勤处为营级编制(一千五百人);侦查处、警卫处为部级编制,各四百人;师部含副师长二人,正副参谋长各一人,参谋若干,一百人(配战马)的通信组一个。另外,在每师设宪兵处一个,人数一百人,负责军法、军纪,同时还要负责军功统计。经过整编,每师约有士兵一万三千五百人。
而且刘璋决定照搬后世,建立军衔制(穿越数年了,刘璋也没弄明白汉朝的将军爵位,什么杂号将军、重号将军,什么大将军、骠骑将军、四征、四镇……搞的他头都大了几分),按照刘照的设想,他手下的所有将士将被分为四等、十八级,即初级:新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中级: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高级:准将、少将、中将、上将、大将;荣誉军衔:元帅。
众人对刘璋的提议很好奇,也有人表示名义上刘璋军仍为汉朝兵马,私改军制,而且还如此标新立异了,必定会遭到别人的攻诘,是否考虑取消。不过在刘璋的乾纲独断下,并不算大的反对声被压了下去。
接下来,就要考虑授衔的问题了。考虑兴复汉室的的道路还很长,后面还有许多战斗等待着,如果现在就弄一大批上将、大将出来,以后再有战功就不好嘉奖了(元帅为荣誉称号,刘璋决定要等到完成兴复汉室的重任后再以战功卓绝之人授之),于是乎,第一次授衔,所有人的兵军衔都比较低,最大不过少将,且仅有严颜、徐晃、鲁肃三人(原本刘璋想授满宠少将衔,不过满宠主动表示以后主要负责文职,不太可能在第一线带兵作战,因而拒绝了);魏延、黄忠、张辽、甘宁、廖化、华雄、张任七人授准将;高顺、典韦、许褚、关羽、张飞、周泰、周仓、管亥、李典、侯成、吴懿、李严、于禁授大校,其余众将分别授上校、中校等。
虽说级别有些低,但是刘璋不是说了吗?要升职?拿军功来说话!大汉天下还在水生火热之中,只要有本事,愿意努力,不怕没功劳捞!众将听罢都觉有理,一个个谁也不甘落后,都卯足劲了,就等着重启战事的那一天。
就在刘璋风风火火改革军制的时候,刘璋还不知道献帝已经命太尉黄琬前来传旨,一个大大的馅饼就要砸到刘璋头上。
回到成都的第七天,刘璋正在和荀彧等商议建立蜀学荆州学院。
荆州既然已经成为了刘璋的地盘,他当然要做到一视同仁,他决定按照益州方式在荆州修建各级院校,培养荆楚子弟。县学、郡学都比较好解决,荆州避难的文人雅士不少,想在刘璋的地盘得到庇护,自然应该为刘璋出些力才是。想来不会有人不开眼,拒绝刘璋的平聘用。可是州学关系荆州读书人的未来,必须慎之又慎,只有学养深厚、品德高尚方可,否则就是误人子弟,或者培养出一批贪生怕死、品格低下之人,要之何用?当然,刘璋也有人选,黄承彦、司马徽、庞德公这些在历史上都大有名头的著名隐士,让他们出仕为官或许会拒绝,可若是让他们教学育人,身为荆楚之人的他们想必不会拒绝为家乡做贡献吧!否则荆楚大地的百姓还不得用口水淹死他们啊?当然,为了表示尊重,刘璋决定让荀彧、蔡邕、郑玄联名为他们写信恳请他们出山,并由单福亲自携书信与荆州刺史蒯良一同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