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那头疯狗轻易猎杀,固然引来了俄国政府的注意和报复,但同样也让莫洛托夫他们更看高了洛闻英等人一眼。中文’,变成了一个可以进一步合作的真正意义上的伙伴。</p>
虽然…</p>
他其实并不信任洛闻英…</p>
不过洛闻英也不需要他去信任,至于那些个任务,说到底洛闻英毕竟只是一个副局长而已,他在俄国的任务也只是与俄共合作并提供一定的协助。</p>
注意,是一定,不是百依百顺,他们并不是俄共的部下,并不需要听从俄共的命令。</p>
再加上洛闻英自己也无法决定某些事情,所以每次莫洛托夫他们提供请求的时候,其实洛闻英都会想办法和国内联系,并听从国内的安排——————万幸的是,这个时代无线电报还是比较安全的,即便俄国人很清楚在圣彼得堡有不少的革命分子,也是毫无办法…</p>
不像在过二三十年,你这边发报,恐怕那边就已经能确定大致的位置了。</p>
————————————————————</p>
对于严绍的谋划,洛闻英多多少少还是清楚的,毕竟俄共一直是为推翻罗曼诺夫王朝而努力着,严绍既然让他给予俄共一些支持。这就代表着他希望罗曼诺夫王朝能够垮台,而后让俄共取而代之——————对此他到不是很理解,毕竟当时俄国有许多势力可以合作,并不一定非要选择俄共。何况俄共也未必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在这点上他与卡特琳娜等人持同样的看法。</p>
不过严绍这么做的目的,他多多少少还是能猜得到的。</p>
“在罗曼诺夫王朝垮台之后。趁机捞取足够的好处…”将手里的香烟弄灭,洛闻英的目光显得有些深邃。</p>
在他看来,这是可能性最大的,而且…</p>
“如果罗曼诺夫王朝真的垮台了的话。那么远东必定会空虚,到那个时候在前清时便丢失的外兴安岭便可以轻易的拿回来了,还有外兴安岭的海参威,甚至就连库页岛也…”想到这里,洛闻英稍稍皱了皱眉。</p>
因为这个时候库页岛并不属于俄国,确切的说至少不是全部属于,差不多有半个库页岛是属于日本的。这种情况源自于日俄战争。1858年和1860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自此库页岛在法理上和实际上,都已经彻底脱离了中国。</p>
不过在这之前。日本已经与俄国在库页岛进行过长时间的斗争,这个斗争时间甚至早于条约签订的时间。后来等到1875年5月7日,日本与沙俄签订《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沙俄把千岛群岛北部给予日本,换取日本在库页岛的主权。日本则宣布完全放弃库页岛的主权,全岛归沙俄管治。</p>
至此,从1689年便开始的日俄争斗终于告一段落(1869年,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俄国见清朝在库页岛没有驻军,便开始派遣士兵与囚犯组成远征军政府库页岛,并与当地土著和占领南部日本势力展开激烈斗。),不过在日俄战争爆发后,由于俄国的失败,日本于1905年占领了库页岛全境,这也是日本第一次彻底的统一了库页岛全境,不过等到1905年的9月5日,根据日俄战争后的《朴茨茅斯和约》,沙俄割让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的地区给日本,自己则保留下了北部的部分。</p>
于是如今的库页岛也就出现了俄北日南的格局,所以即便俄国真的出现了什么变动,国社政府最多也就只能收回库页岛而已,甚至还要考虑日本会不会提前占领库页岛北部…</p>
真要是那样的话,便要考虑一下与日本发生冲突的可能了。</p>
至少在洛闻英看来,在这个时候与日本发生冲突是绝对不明智的,毕竟库页岛本身十分荒凉,并没有什么产出,在历史上一直都属于俄国的流放地,并且也的确非常的适合用来流放囚犯。</p>
而如果俄国真的发生变动,甚至是崩溃掉,中国完全可以趁机收回外兴安岭甚至是多占领一些土地,根本没有必要去与俄国纠结一个库页岛…</p>
当然,这仅仅只是洛闻英自己的看法,至于严绍究竟会怎么想,他就不知道了…</p>
“不过总统应该不会退让吧,依着他的性格,真要到了那个地步,肯定会对可能的冲突进行准备,弄不好甚至可能直接和日本人来上一场,然后把库页岛的南部也收回了,这并非没有可能…”想到这里,洛闻英略微摇了下头。跟在严绍身边这么多年,他对严绍还是比较了解的,很清楚严绍真有可能这么做,尽管………在他看来,这么做未必明智…</p>
至于俄国究竟是否会发生变动,这个洛闻英到是从来都没担心过,因为…</p>
只要看看街头那些饥饿的民众,就能看得出来,他们现在欠缺的仅仅只是一个火星。当然,如果俄军能在前线得到一些好消息的话,或许能扭转这种情况,毕竟这些俄国民众之所以会反对罗曼诺夫王朝,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沙皇无能,结果导致俄军在前线连战连败…</p>
胜利并不是万能药,不可能包治百病,但至少可以让民众拥有更强的忍耐力和耐心。让他们一直忍耐到胜利到来。</p>
可连战连败什么的就…</p>
何况眼下在俄国境内还有他和莫洛托夫这些革命党,想要火星的话,随时都可以弄出许多来,所以真的是没有必要担心火星的问题。真正需要担心的反而是。该如何让俄共上位,毕竟俄共在这里面的实力可真不怎么样。</p>
当然。这个时候严绍并没有和洛闻英说过要让俄共上位的事情,但只要想到严绍居然让他只帮助俄共,而不帮助其他的革命党就能看得出,将来国社政府需要帮助的究竟是哪个势力…</p>
尽管他并不觉得扶持俄共是一个好主意。但是走狗是不需要自己的主意的,所以既然上面已经下达了命令,他也就只有遵从的份,何况…</p>
“总统他并非是浅薄无知的人,既然他只让我帮助俄共,便说明他在对俄共有所了解的情况下依旧认为他们的出现对国家有利,既然如此。我又何必操这份心呢…”</p>
洛闻英虽然不像寻常的青年一样对严绍充满崇拜,却也清楚,或许严绍会在一些事情犯错误,但是这件事实在是太明显了些。严绍一时头昏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如此一来唯一的原因就只有严绍有自己的主意,如此一来洛闻英自然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p>
只是…</p>
透过窗口,看着窗户外面那些饥饿的俄国民众,尽管洛闻英已经料到了革命的到来,却怎么也没想到这场革命居然会来的如此之快…</p>
————————————————————</p>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气候也逐渐变得寒冷起来。</p>
中国那边到还没什么,毕竟除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地区之外,国内的地理相对于欧洲来说还是比较偏南的,即便是寒冷的北方,空气也十分干燥,除非特殊情况,不然只要穿的厚实一些,在外面活动还是没大问题的。</p>
何况眼下的中国也不必打仗,百姓们大多都躲在家里‘冬眠’,即便是因为工作等原因不得不外出的,也只是走些路,到了公司或工厂后继续冬眠,只有一些较为特殊的职业,在需要在寒冷的气候下工作。</p>
好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开始铺设供暖设施,尽管仅限于一部分新式建筑,但也算是相当不错。剩下的部分,也由政府出面,弄了一些较为便宜的煤炭,让老百姓能过上一个暖和些的年…</p>
然而与国内相比,欧洲那边的情况显然就要恶劣的多。</p>
在经过了数个月的努力之后,远征军在欧洲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五十万之多,在中东地区也有十多万,两者相加兵力至少已经超过了六十五万。</p>
尽管这个数字和当初严绍承诺的八十万相比,依旧差着十五万,然而协约国方面对此也没多说些什么。因为根据协约国在中国的一些官员的说法,尽管中国政府在进行动员上面没有出全力,但至少也没偷懒。</p>
以中国本身的底子,虽然因为欧战的关系大赚了一笔,但是如果一次动员八十万的话,依旧会伤及根本。因此国社政府选择的是一步一步来的办法,也就是一点点来。</p>
尽可能的在不损及政府财政的情况下,把承诺给协约国的兵力凑出来。自然,这么做肯定不如彻底的动员,事实上如果真的要动员的话,别说是八十万,即便是八百万也没问题。在经过了三年多的时间里后,国社政府对国内省份的统治变得比较强力,身份证制度和预备役制度推广的也非常顺利。</p>
以中国的人口和国内的青壮数量,如果需要,动员八百万根本没有任何压力——————前提是严绍找的出足够的武器和教官军官…</p>
然后就像协约国官员,如朱尔典等人向欧洲汇报的一样,或许严绍并没有尽全力,因为以中国的人口,每个省份三四万人,八十万一个月便可以动员出来,而且根本毫不费力。但,在顾及本身的情况下,至少中国没有用任何借口拖延和偷懒…</p>
说到底…</p>
中国虽然是参战国,但欧洲距离中国毕竟还是太远了些…</p>
————————————————————</p>
虽然中国与欧洲的距离,使得中国对于出兵欧洲。至少是增兵欧洲的兴趣并不浓烈,但在远征军在欧洲的规模达到五十万之后,远征军所承担的责任也随之加大。</p>
在索姆河的所有战线上,都能清楚的看到远征军的官兵与协约国部队一起共同作战的景象。</p>
只可惜。尽管联军上下已经尽了全力。但索姆河战役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因为在进入秋季后,气候开始恶化。由于阴雨连绵道路泥泞,战斗渐渐平息,到了11月完全停止,双方在西线重新进入了胶着状态。自然,这也苦了前线的官兵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