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之后,协约国和同盟国在法国北方和比利时一角的战线上陷入了僵持状态。中文aneurope,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产生的。换句话说,其实土耳其的地位和中国一样,比中国甚至多少还能强上一些,毕竟当时的土耳其还是比较努力的,不像中国…</p>
不过这样,问题也来了。</p>
我们都清楚,一般担上病夫称号的国家,实力通常都比较弱。</p>
考虑一下清末民初这段时期中国的实力,我们还真没办法辩解些什么。而通常上讲,有这种称号的国家一般也都比较容易欺负…</p>
丘吉尔,海军大臣,也就是后世的那个英国首相丘吉尔。</p>
尽管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似乎并不如罗斯福或者是斯大林,但只要考虑到在战争当中,一直持反苏立场的他,居然会和苏联联手对付德国,就可以看的出来他绝对非比寻常。</p>
而在了解到这位丘吉尔就是严绍所了解的那个丘吉尔之后,严绍就更不敢小看这个人。</p>
同样的,他也开始深深怀疑起当初丘吉尔非要扣押战列舰的目的。</p>
很简单。</p>
“难道他就看不出来。扣押了土耳其人的战列舰会导致土耳其人的激烈反对,甚至很有可能把土耳其人逼到德国人那边吗?难道他就看不出来土耳其如果站到同盟国一方,那么整个黑海都有可能会被土耳其人给封锁。俄国人也再也没有办法得到物资了吗?”</p>
如果这个丘吉尔真的是严绍了解的那个,那么他绝对不可能不了解。</p>
换句话说,丘吉尔这么做绝对是有阴谋的。</p>
在考虑到土耳其欧洲病夫的称号…</p>
恐怕在丘吉尔看来,土耳其是一个很好解决的对手。本来土耳其的政治立场不明,英国很难找到土耳其的把柄对其出手。问题是当时土耳其的领土又特别的大,总体情况和当时的中国很类似,都是领土辽阔。但是实力不足的那种。</p>
所以,如果能把土耳其也拖下水的话,那么英国人便可以从土耳其身上捞到足够的好处。</p>
不过反过来考虑一下。如果想捞好处,就绝对不能让土耳其加入协约国,因为那样的话土耳其就是英国的盟国了。如果是盟国,那丘吉尔还怎么下手?所以只能想办法把他逼到同盟国去。这样在对付同盟国的同时便可以同时解决土耳其的问题——————虽然这么做看上去似乎是增加了对手。但不要忘了土耳其的欧洲病夫的称号。只要想象一下,清末时期的中国究竟有多脆弱,就可以想象丘吉尔和其他英国人对土耳其的优越感。</p>
在他们看来,恐怕土耳其是一个很好解决的对手,可以十分轻易的就能解决掉。最初的时候或许会因为封锁黑海而给协约国造成些麻烦,但只要解决掉土耳其,那么英国便可以从土耳其的身上得到巨大的利益。</p>
事实上历史上土耳其解体之后,土耳其的地盘有很多都被英国人给接收了。而本来横跨三个大陆的奥斯曼帝国。最终只剩下了现在的那么一小块地方。就这么一小块,也还是凯末尔好不容易才保存下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