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进行了一番准备后,驻守在汉阳的军绕过清军在南岸的布防,从琴断口搭浮桥渡过汉江,埋伏在汉水北岸。</p>
当时的汉口西城郊荒野平土,人烟稀少,还有大片的沼泽地,所以黄兴率部渡河并没有被北洋军发现。到了17日,黄兴亲自率领反攻部队对汉口发动了反攻,只不过因为黄兴本人对军事方面并不是很了解,而且发动攻击的方式太过草率,结果被赶来的北洋新军迎头痛击…</p>
说实在的,其实驻守在汉口的北洋军也被黄兴给吓了一跳,毕竟这么无所顾忌的一击是他们所没料到的,而且这也完全不合军事常规思维。</p>
但是和民军相比,北洋军的素质自然是过硬许多,所以在遭到了突然袭击后北洋军很快就站稳脚跟,同时援军大批赶来,迎着军的来势分两侧堵截,依然是炮兵掩护步兵,轻重武器一齐射击。</p>
遭到反击后,北翼民军受到重创后撤,南翼的民军也顺势跟着后退。尽管当时黄兴大叫着‘不许后撤’却根本指挥不动这些家伙,结果兵败如山倒,迫于无奈黄兴在损失了6多人后,当天发动反攻当天便撤了回来,也是因为这场失败,影响到了汉阳守军的斗志。</p>
与此同时另外一支北洋军从孝感至新沟,渡过汉水占据蔡甸,11月20日,从蔡甸进逼三眼桥,黄兴调动jūn_duì西向迎敌,11月21日,双方在三眼桥展开激战。</p>
就在这一天,冯国璋指挥汉口清军从舵落口渡河,冲破米粮山防线,与蔡甸方向赶来的清军配合,攻打米粮山,对军形成夹角之势。</p>
汉阳三眼桥到王家湾之间一带属岗垄地貌,小山丘陵密布,如盆圈一般围合着龟山脚下的汉阳古城。突破这一圈山岭,从扁担山到月湖古琴台,摊开一片平野湖泊,从西而东,坦坦荡荡没有遮蔽,汉阳便无险可守。</p>
黄兴虽然不算是军事大家,但这起码的军事知识他还是很懂的,下令汉阳守军死守三眼桥以及以东的仙女山,阻挡北洋军入城通路。</p>
只是想要阻挡,是需要有实力才行的。在11月的23日和24日,米粮山和仙女山相继失守,民军不得不退守锅底山和扁担山——————古代人们真朴实,给山起名都和生活的有关。</p>
到了25日,北洋军再次攻陷了锅底山和扁担山,从王家湾十里铺长驱直入,近逼归元寺(中南名刹,清光绪建筑)和汉阳铁厂。</p>
在几座山上的争夺战,让民军元气大伤,付出巨大伤亡的民军已经再也没法在平原上组织起防线。而且汉水也不是长江,想要渡过虽然不容易,但至少要比渡过长江简单,再加上北洋军是分成数路,民军根本无法拦截,所以很快汉水防线全线溃散,北洋军分别从琴断口十里铺五里墩古琴台南岸嘴沿河登岸,民军只能困守在汉阳城内…</p>
11月26日,湖南援军自行撤退过长江经洞庭湖回湖南,湖北jūn_duì也纷纷乘船渡江到武昌。</p>
到了这个地步,汉阳的命运似乎已经可以想象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