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腹背受敌的清政府,只期盼武昌民军能在短期内被迅速剿灭,这样一旦振国军发动进攻,他们就可以立即分兵抵抗,但若是武昌的局势一时难以平定,甚至是其它各地局面失控,那清政府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振国军四处攻城略地,最少要拿出几个省出来填饱振国军逐渐扩大的胃口,随后再慢慢整合jūn_duì,与振国军进行长期的军事斗争,最后还不一定能挡住势头迅猛的振国军强势的进攻。
总之清政府此时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了‘运气’二字上,当所有的事情都朝着有利于清政府的方向发展时,他们才能获得喘息之机,才有重新翻盘的希望,否则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对于身体各处遍布恶疾的他们而言,都将是致命的打击。
自十月三日起,上海军政府宣布全面封锁苏南段长江航道,所有船只皆不得随意通行,此前一些民用客、货船未被禁止航行,这一次因为战事扩大,必须实施禁航,因为清兵的海军舰艇已在积极调动,他们已接到命令,随时准备参战,但军舰要想突破苏南长江段,进入内陆地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前海军一直未动,就是担心振国军岸防火炮的打击,振国军目前有能力控制局部江面,清海军舰队若是强行闯入长江内河段,将会遭受重大损失,所以他们一直都未轻举妄动。
武昌北洋军与民军的战局自十月七日清晨展开以后,刚开始民军依靠强大的士气,还能抵挡一时,甚至将阵地向前推进了几公里,压迫清兵退缩防守,但清兵毕竟兵强马壮,三个军几万人的兵力,武器装备精良,官兵皆是训练有素之人,指挥作战能力强,枪法也精准,对湖北民军而言,对手过于强大,到后来他们就只能且战且退了。
时间到了十月七日下午,民军便在汉口北部一带开始出现溃退,清兵开始加强组织攻势,压迫民军向长江和汉江方向退守,战斗十分激烈,双方一度出现了白刃战,随后又展开了游击于街头巷尾的巷战,汉口大片区域都成为了双方争夺战场,平民伤亡也日益增加,仅七日一个上午,就有一千多平民在战斗之中丧生,大多都是被炮火和流弹击中,民房倒塌超过一百间,损失惨重。
十月七日,汉口战事打响之后,上海军政府便立即发布了讨伐清政府的檄文,檄文早在两日前移起草完毕,军政府发表公告,表明振国军准备配合民军,近期便会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
檄文主要内容为:“上海军政府讨伐清廷檄文公告:清末以来,清廷腐败无能,贪官污吏横向无道,搜刮民资民膏,强征苛捐杂税,强迫内债,民不聊生,四海困穷,国民怨声载道;对外战事屡战屡败,频频赔款割地,国家颜面无存,实属苟延残喘;此时国命甚微,民众无自主之权,生存之状悲惨绝伦;如今振国军高举义旗,讨伐清廷,力图推翻满清,救普罗大众与水深火热之中,救我中华于危难残存之机……。”
一篇长达三千字的檄文立即在各大报刊头版头条被公布了出来,民众有读之热泪纵横者,群情激奋。
苏南和浙江等地部分民众组织了局部大游行,声明对振国军的支持,高喊推翻满清的口号,各地还自发组织了捐款捐物行动,为振国军将士送去了各种钱粮物质,各地组织的临时后勤民兵组织,迅速加入了振国军的后勤部队之中,将各地的马车、牛车等运输工具收集起来,投入到部队运输队伍之中,整个苏南和浙江地区已被革命的烈火点燃。
在振国军各地的征兵点上,报名参军者甚众,每日达上千人,大大多于平时,甚至有女子出现在征兵现场,要求加入振国军,讨伐清廷,形势一片大好。
七日下午,振国军第一、二、三、四师在各地召开誓师大会之后,都开始了调动,除第一师和第四师各留三千人,驻扎在上海和浙南等要地,负责两地的防务之外,其余近三万八千人的部队开始分三个方向集结,常州方向的第二师黎云龙部一万人,开始清扫原先布置在常州和无锡等地的雷区,开辟出jūn_duì通行的道路,准备向镇江和南京发动进攻。
第一师马朝云部扩编之后的八千人,加上第四师的七千人,一共一万五千人,在湖州方向集结,准备向安徽逼进,第三师童保暄、朱瑞部扩编后的一万三千人向衢州集结,准备向江西、湖南进发,第三师已临时组建出两个炮兵营,由原振国军将官负责指挥。第三师拥有两个五千人的旅部,和一个三千人的独立团。
此时振国军炮兵营数量已达七个,另第二师有三个炮兵营,第一师有两个,第四师的炮兵部队还在组建之中,准备一边参加战斗,一边对炮兵进行实地训练,使他们在实战之中迅速成长起来,不过他们暂时不作为前锋部队,主要配合第二师作战。
至此振国军的目标已十分明显,兵分三路,准备同时向三个方向发动进攻。
振国军的策略目前主要放在政治上,以策反各地清兵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能够争取过来的各地守军尽量争取,对于顽抗分子则予以坚决打击,绝不手软,以图尽快扩大战果,将势力范围向内陆地区快速推进,在清廷崩溃之前,争取到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