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这么高兴,在公主府遇着什么好事情了?说与阿娘听听。”
“可不是高兴么,今日交到新朋友了,好几个呢!”
说着还掰着手指一一数给袁夫人听。
袁夫人听她报出的人名不禁放了心,想不到就今日竟认识了这么多姑娘。
“阿娘之前还怕你离京多年交不到什么知心朋友会闷坏呢,没想到一会就有了好几个,以后也不怕没有手帕交了。”
“嗯,阿娘,还得多亏了傅家的五姑娘和六姑娘呢,是两个很有趣的姑娘哟。”
“傅家?可是长乐侯世子和义阳郡主的孪生千金?”
“不错就是她们,她们也不过回来才三个月就认识好些朋友了,不过女儿也觉得她们好相处也很有趣。”
“处得来就多一起玩,不过你也不小了,每天要学的东西还是要学的。”
女人迟早要嫁人的,管家的能力是必备的,女儿虽然不如别的姑娘那样文静但也是端庄有礼聪慧好学的。
那些自认为是淑女的矫揉造作之辈,看不起在边关长大的女儿,认定她是粗鲁无礼之人,若不是看在是亲戚的份上,她连招待都懒得招待。
*
寿宴过后,长公主府内收拾妥当又回归了平静。
大长公主居住的正房内,苏太傅看老母亲拿着几样东西看得高兴,一会看看这个一会摸摸那个。
“母亲这是今日收到的寿礼?”
一座木雕的观音像,一座小巧jīng致的刺绣屏风,还有两个卷轴。
“这是阿彻兄妹几个送的寿礼,他们在江南这么些年了还是第一次亲自到跟前给我祝寿呢,还用心准备了寿礼。”
想想都觉得高兴,完满了。
一旁伺候的嬷嬷也笑着说,“奴婢看公主今晚睡着都要翘嘴角呢!”
“本宫就是开心,易知看看这个观音像生动不生动,这可是阿彻亲手雕的呢!还有这个屏风,上面的画是织织的亲笔画,然后再亲手一针一线绣上去的,跟真的一样。”
说着又打开了另外两个卷轴,“这祝寿诗是阿娮作的,寓意很好,依我看她的书法快赶上她大舅舅了。还有这个是小元宵的亲笔书,小小年纪字也有模有样了,听说是跟着阿娮学的呢。”
大长公主把几个曾外孙逐个夸了个遍。
傅轻澄的大舅舅是当代书法名家,自小由苏太傅亲手教的书法,外面的人常常千金一掷求他的作品。
苏太傅看着那幅颇具风骨的字倒也认同大长公主的说法,诗是好诗,字也确实有了一定火候,没想到这个外孙女在书法一道上有这样的造诣,比之外孙子丝毫不差,只要再加磨炼会更好。
另一个外孙女的画也是画得很有意境,再加上她的出sè的绣工和配sè,确是一份jīng品。
这几份礼可见都是花了颇多心思准备的,他心甚慰。
*
天气渐渐开始炎热,屋子里也开始放上一些碎冰降温,一股丝丝凉意飘散在屋子里很是舒爽。
傅轻澄坐在自己的小书房书案前正拿着毛笔练字。
前几天外祖父差人来叫她过府一趟,专门指点了她的字,不知是不是他跟祖父说了什么,祖父也叫她拿着字到他的书房去了一趟也指点了几句,回来之后就加紧练习了。
还别说,她似乎抓住了些什么,经过几天的练习,她感觉自己的字更好了一些,突破瓶颈豁然开朗。
小元宵跟着姐姐也认真地临摹字帖,小小年纪却端坐得稳稳的,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傅轻澄觉得自己都要不如他了。
“元宵,坐了有小半时辰了起来活动一下,休息休息,喝口茶吃点点心。”
“小阿姐,你看怎么样?”
他双手捧着自己刚才临摹的字放到傅轻澄跟前。
“嗯,比之前几日进步了些,以你的年纪算是很好了,这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久的积累,只要你坚持会越来越好的。”
“嗯,我都听小阿姐的。”
元宵从小就乖巧听话又聪明好学,完全不用怎么cào心。
墨玉已经在一旁默默站了一会儿了,看傅轻澄停了下来,上前几步手里递过一张帖子。
“姑娘,这是今日袁府送来的帖子。”
傅轻澄伸手接过打开来看,是袁锦初的帖子,过两日想过府拜访呢!
“墨玉去拿一张我的信笺来。”
墨玉很快拿来一张有淡淡桃花香的信笺,傅轻澄伸手接过,再拿起毛笔回了袁锦初的帖子,言明自己随时都方便,在府中静候光临,然后让墨玉派人送去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