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吃过晚饭,天有些冷,叶梧桐就不扶奶奶出去走,就扶着奶奶在走廊上遛弯。
后院门口,一阵脚步声传来,然后是许团长的声音:“桐桐,找你说个事儿。”
自上回最后一场戏演完后,昆剧团就被打散了,有出路的自谋出路,剩下的于人事相关之事都并入了戏剧院。
许团长现在也在戏剧院上班,当然戏剧院现在也没有什么事儿,只是维持着一个行政文化单位。
“团长,什么事儿”
许团长没多说,却是递给了叶梧桐几单纸,是一段剧情。
原来最近有一家电影制片厂在梅市拍电影,有一场以庙会为背景,男女主人公在分离多年后一场意外相遇的片段。
两人分离时还是青青子衿,再见时却已是白发苍苍,又各有经历,物是人非。这段戏是一段很有张力的戏,导演运用了一个衬托的表现手法。
他把男女主角相遇的场面放在戏台的前面
这部电影是一部时代大戏,男女主角经历的时代从民国一直到新中国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男女主经过各种的颠沛流离,此时相遇是百感交集的,导演通过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方法来表现这一段戏的张力。
可如果真的完全无声的话,这张力是绝对不够的,于是导演就在戏台上安排了一出戏做整段剧情的背景。
所选的段子是玉簪记里的一折秋江。
玉簪记讲述的是陈娇娥避乱托身女贞观为尼,却于观主之侄儿潘必正相遇相恋并相合的一个故事。
秋江一折讲述的是潘必正应试,陈妙常江上追别的一段戏。
戏台上的故事是别离,而现实中是男女主角再相遇,正好呼应,再加上秋江这段戏十分的缠绵,词句也很优美,可以完全达到情感于故事的统一。
导演找上了梅市戏剧院,其实一开始并没有定昆剧,是许团长得到了消息,力荐了秋江这一折。
不管怎么说,一个剧种要复兴,要传承,总要时不时的常在观众面前露露脸。
如果大家都不了解,不熟悉,那要谈何传承,谈何复兴
叶梧桐最近正学玉簪记,正在兴头,这会儿倒是瞌睡正遇上枕头了。
不过,母亲似乎有些不太乐意。
“桐桐快期末考试了吧”母亲侧过脸问叶梧桐。
现在这时代学戏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读书才是正业。
“妈,我想唱。”叶梧桐道。
“那不能耽误学习啊。”母亲摇摇头,让桐桐学戏真不知是对了还是错了。
“这学了戏就是要上台唱的。”奶奶在一边似清醒似糊涂的嘟喃了一句。
这一刻,叶梧桐在奶奶的眼中看到了一丝似有若无的清明,奶奶的情况似乎是真的在好转。
这一出戏安排在冬至。
未完待续
ps:感谢yh6764900的平安符,xc241,爱狗的kelly,zoe9,红尘有你不寂寞1,樱桃味的粉红票,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