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宝玉、宝钗既清醒,便又各自抬回住处休养。薛姨妈亲护送着宝钗回去,至晚就在蘅芜苑歇着看顾宝钗,如此三日,见宝钗恢复如初,方才回去。
宝钗一俟她走了,便马上起身去寻黛玉。正是春光明媚之时,处处花光柳影,鸟语溪声,宝钗只见这片春光便觉心情大好,摇摇曳曳行至□□馆,只见紫鹃几个都围在那里看蠹儿,宝钗笑道:“你们又想什么新法子逗它呢?”
几人一听见她说话,各自对看一眼,小丫头们便忽然都忙活起来,拿拂尘的拿拂尘,去看药的看药,要水的要水,一忽儿工夫,竟是各自散了,只有紫鹃与宝钗实是熟惯了的,立在那里一笑,道:“宝姑娘身子可大好了?”
宝钗听她一问,就挑眉道:“她还生气呢?”
紫鹃还不及回答,里头黛玉扬声道:“紫鹃,我要歇一会,把屋子门关了,不要叫那些不相干的人进来。”
紫鹃应了一声,款款进屋,宝钗忙跟在她后面,堪堪赶在她关门之前追到门口,连声道:“同你姑娘说,我并不是故意要把自己的生辰八字给她的,只是她实在走动太频,我怕她万一和旁人一对,对出破绽,所以才临时改了主意。”
紫鹃笑道:“这话姑娘自己同我们姑娘说罢。我可不敢传。”说完把门一关,宝钗赶之不及,便往窗户下一挪,向里头道:“黛儿,你开门让我进去,听我给你细说。”话音未落,紫鹃已经出来把那新换的纱窗一拉,将窗户闭上了,宝钗知道黛玉已是大恼了,计之无何,思量唯有诚心而已,便将丫鬟们都打发走,自己在黛玉院子里站着,数一数阶下的新笋,逗一逗廊上的鹦鹉,看一看树上的花苞——正是仲春时节,桃花苞儿将开未开,粉嫩嫩的一枝枝凑在枝头,十分可爱,若是黛玉肯屈尊开门,移驾一观,人面桃花、相印成趣,那才是人间至景,可惜黛玉竟如长了副铁石心肠一般,任宝钗如何在外辗转来回,就是不肯见她。
宝钗无奈之中,还指望着有旁人过来拜访,她可借光一见黛玉。谁知贾府才刚经过一场大事,众心惶惶,连串门的都少了,从早至午,竟一直无人来访,宝钗在外干站了这些时候,口内焦渴,便故意对着窗户说一句:“这春天里,日头怎么也这样热?叫人晒的头晕似的。”满心指望黛姑奶奶动一点子恻隐之心,放她进去,谁知里头竟是一丝动静也无。
宝钗来回又走了几步,此刻日头已经上去,最是晒人时候,她又一向怯热,渐渐有些耐不得了,想要先去别处坐坐,又恐这一走之后,黛玉越发要生气了,只好继续在门口站着,幸而莺儿隔了一会来望她一下,见她还站在门口,忙去取了茶点来,宝钗却不用,急得莺儿青雀两个一口一个祖宗,苦劝依旧不听。宝钗好容易打发了她们,看一眼窗户,又对里面道:“我做了错事,你生气是该当的,便罚我站在这里,一直等你气消了,才出来,好不好?”侧耳一听,见里面似有动静,忙屏息凝神,直直站住,口道:“我做的不好,叫我被太阳晒死,口干死,肚子饿死,都是该的,你的气不消,我就不吃不喝,也不动。”说了这话,再向里一听,依稀听见人声,不多时吱呀一声门开了,紫鹃从里面出来,手里端着个杯子,望宝钗手里一放,宝钗道:“黛儿没说话,我不用。”
紫鹃见她无赖至此,也禁不住白她一眼,走进里面,又把门一关。宝钗耐心等着,将黛玉窗下的草叶数目都数得透彻,依旧无人回应。眼见月影高升,寒风渐起,正心灰意冷之时,门忽然又开了,但见黛玉抱着一件披风出来,径走到她面前,往她怀里一丢,宝钗不接披风,反而伸手扯住黛玉,将她搂在怀里,喊一声:“黛儿!”
黛玉推了一下,只觉她手劲非比寻常,竟是一副抵死相缠的架势,不由冷声道:“放开!”
宝钗道:“你听我说,我再放。”
黛玉不言语,也不再推。宝钗见她意似松懈,方松了手,怕黛玉要走,还虚做了个搂抱的姿势,黛玉却站着一动不动。
宝钗见她两眼红肿,显是狠哭了一场,心中一颤,那点子狡辩全然说不出口,只能讷讷站着,相对无言。
黛玉见她也不说话,便一跺脚要进屋,宝钗反应过来,这回也不拉她,忙跟着上前,紫鹃要关门时,她便一侧身挤进去了,紫鹃看看黛玉,再看看她,自己出去,关上房门。
室内静寂无声。
黛玉坐在书案前,侧对宝钗,天色已暗,屋中却还没点灯,然而宝钗觉得她似乎能清清楚楚地看见黛玉的侧颜,那熟悉的、带着忧愁的、比小姑娘要有韵致却比妇人们又多了活泼清纯的侧脸。
毫无疑问,黛玉现在又开始在哭了。如同以往一般、静默而沉稳的无声泪流,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叫宝钗心疼。她忽然后悔起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方才使的苦肉计实在是过于没良心,然而她已经整整三日半没有见过黛玉,她实在也是太思念了。不仅是不相见的思念,还有急着辩白却不得的焦虑——见到黛玉的那一眼,宝钗才忽然省悟自己为何这么匆忙地赶来,这不但是出于相思,还是出于内疚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