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才正觉奇怪,玉凝说:“那个拿弓箭的是我叔父,他是在替元帅守卫这条通道。我父亲说了,在元帅不知道这条通道之前,不允许一个吐蕃从这里过河!”
说话间,玉凝的叔叔一行人已到了跟前。他们见了元帅,都很有礼貌地给阿才请安,阿才爱抚的将几个人从地下扶了起来。
阿才拱着双手说:“真谢谢各位了!有了你们,我阿才就有了靠山和希望,这边关将是一座铜墙铁壁,吐蕃人就是插上翅膀也飞不过去!”
“元帅客气了!”玉凝的叔叔也拱起手:“有了英明的统帅,小民们就有了平安的生活,这是我们应该帮着元帅做的!”
阿才表情凝重起来:“老人家,看您的架势,一定从过军吧?”
“叔父年轻时,是我们当地民军中的一员壮士,他和吐蕃有过无数次交锋!”玉凝抢着替叔叔回答。
听了玉凝的话,阿才又抱起了拳:“老长辈,您既是玉凝的叔父,我也尊称您叔父吧!请受小侄一拜!”说完就单腿跪在了地下。
玉凝的叔叔见状,正惊得不知如何办时,玉凝替他解了围:“元帅,您既然相信叔叔,就让他留在这里继续守护这条通道吧!叔叔会尽职尽责的!”
“可以!”阿才脱口而出:“我再给你派一员副将、一些士兵,明天、不!今天就开始修建城堡。不过,那么多的弓箭、箭头从何处寻找?如果靠可汗拨运,没有三、四十天运不过来,这可如何是好……”
“元帅!”玉凝银铃般的声音又响起来:“您只管抓紧修建城堡,弓箭的事由玉凝去办!”
“你去办?”阿才瞪大了双眼:“军中无戏言!这么多弓箭你从哪里弄?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
玉凝朝阿才走近了一步:“我自有办法!不会误您的事的!”
“你一个姑娘家,去弄兵器?这作坊,这铁匠,这冶炉在哪里?就是有了这些,打造出这样多的弓箭,也是需要时日的!不能再开玩笑了!我要认真考虑这件事!在没有弓箭的时候,我们只能先利用‘抛儿’做武器,用它抵挡一阵!”
听了阿才的话,玉凝捂着嘴笑了起来:“那岂不让吐蕃人笑话?用赶羊、赶牛的‘抛儿’做武器,会把吐蕃人笑死的!吐蕃人也不会怕‘抛儿’的!”
阿才有些狼狈:“这只是权宜之计!目前也只能如此!一边作战,一边等待可汗调拨的弓箭。”
听了阿才的话,玉凝不再做声。
当天,阿才就把工匠、士兵派到了河边、运来了沙石,众人们开始热火朝天的修筑起城堡来。阿才也把自己的军中大帐搬到了工地,亲自监督建造工程。
到了晚上,工地上火把通明,把工地照的就像白天一样,士兵和工匠们都在汗流浃背的干活,到前半夜时,大家才开始吃晚饭。
端起饭碗后,阿才这才想起来,一直没见到玉凝,他估计,玉凝是回家了。
半夜时分,阿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上了床,刚刚进入梦乡,门外一阵噪杂的马蹄声惊醒了他。阿才正准备披衣出门看个究竟,门外传来了士兵的报告声。
阿才出门后看到,门外站着几十匹马,每匹马的身上都驮着用草袋装着的东西。他正想询问时,玉凝从他身后走了过来。
借着火把的光亮,阿才看到玉凝脸上满是汗水,刘海、鬓角的头发都粘在了脸上,活像是一个出水芙蓉。
“玉凝!你这是……”阿才很是吃惊,这大半夜的,玉凝如何弄得这样疲惫。
听了阿才的话,玉凝没有做声,她走到了一匹马的跟前,打开了草袋,拿出了一把东西。阿才正想问时,那把东西把月光、火光反射到了阿才眼里,他疾步走了上去,玉凝手里拿的竟是箭杆和箭头!那箭头在月光、火光下熠熠生辉,闪着寒光……
玉凝又走到另一匹马前,从草袋里取出了一把弓箭,阿才快步上前,把弓箭抢到了手里。端详了一会儿后,就左手举箭,右手放到了弓弦上,一用力,将弓拉开。这一拉,阿才心里暗暗吃惊,这是一把上等的好箭,没有一把好力气是拉不开的。在月光和火把的照耀下,阿才发现箭头上、弓箭上刻着吐蕃文字,这是吐蕃制造的弓箭。
“了不起呀玉凝!这些弓箭是从哪儿弄来的?”阿才一脸佩服。
玉凝擦了一把汗,脸上布满了笑容:“不是我了不起,是乡亲们了不起!这全是乡亲们的功劳!”那些牵马的乡亲听了玉凝的话,一个个脸上显得很骄傲、很高兴。“乡亲们是通过居住在吐蕃的亲属们,用牛羊和食物从吐蕃那里换来的。一共弄了十万把弓箭,三十万枚箭头,够你们用上一段时间了。”
“吐蕃jūn_duì离这里有百里之遥,这么多东西,几个时辰你们就运来了,没有神仙相助,如何能办得到?”阿才很是吃惊。
“您误会了!”玉凝很平静地说:“您上任之初乡亲们就听说塔脉河滩要来一个好官,那时大家就想帮着元帅守卫边关。一合计,派出了一些乡亲们赶往吐蕃寻找弓箭,他们已走了一个多月了。估计他们今天该回来了,我就去路上迎接他们,真还接着了。”
“这样巧呀!”阿才半信半疑。
“别再刨根问底了,快张罗人把东西卸下来吧!”玉凝催促起阿才。
听了玉凝的话,阿才这才想起该把弓箭卸下来,急忙命人招呼睡下的士兵起床,清点接受这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