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报告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陈昭明的部队跟随坦克在柳河防线上夺取了几个叛军的高地,战斗打的相当的惨烈。重点是在后面,陈昭明根据自己的战斗遭遇,提出了应该改进步兵武器,进行战术革新的建议。
在报告内,陈昭明发现自己手中的步枪因为需要拉动枪栓,无法如同机枪那样持续射击压制战壕中的敌人。而在战壕内因为火力难以为继,经常发生双方用刺刀拼杀,导致伤亡直线上升的事情。
他希望能够装备类似机枪那样的武器,能够在战壕内由单兵使用,比机枪更加及时也更加灵活,配给到每一个步兵班内,在进入到战壕之后进行压制射击任务。根据实战经验判断,有一支这样的武器,至少可以在夺取战壕的过程中,减少大量需要拼刺刀才能解决的问题。
现在全世界使用的步枪,都是使用全威力步枪弹药,用枪栓配合弹舱结构的步兵武器,枪身极长并且将射程与威力作为主要武器性能。这并不是说这种武器不如自动武器,相反在堑壕战环境下,这种武器简直就是为步兵量身定做的。
堑壕战中,步兵武器射程足够远,才能够依托战壕在远距离上阻止敌军前进,相对于而言射程和威力更为重要,至于说射速,一方面有机枪火力作为补充,一方面因为交战距离太长显得并不重要。
可坦克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堑壕战进攻一方的基本模式,远距离的压制和消耗被步坦结合冲锋给替代了,而步兵跟在坦克后面,可以在相对更近的距离上,展开对敌军的攻击。甚至这些步兵可以直接跟着坦克,跃进敌军的战壕内,展开贴身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自动武器,可以为步兵提供密集火力支援,并且可以让步兵具有更qiáng的压制力,进而掩护坦克,确实是士兵梦寐以求的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士兵普遍使用长步枪,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单兵自动武器的主要原因。战场态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才让武器出现了进步或者变化,如果单纯的将突击步枪推广到一战去,会发现其并非是一种受士兵喜爱的万能好武器。
而且在这份报告中,这名叫陈昭明的士兵还为这种武器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既然能够设计出自动射击的机枪,就能够设计出可以自动射击的“步枪”来,后坐力和枪的体积都可以减小,甚至为了这种减小,新式武器可以使用手枪弹药!
好不容易看完了这个陈昭明的报告,从几张纸上挪开了自己的目光,杨子桢抬头看向了王珏。在他现在还翻江倒海的心中,甚至看到了一个比他还要有能力的新星就这么横空出世——这新军,还真是卧虎藏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