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满朝荐一行人由于参加了盐民捞盐的劳动,双方感情亲近起来,于是他们开始攀谈:
“捞盐大叔,你们捞盐这么辛苦,收入也还可以吧?”
“朋友呀,要是前些年你们这么问,我们可以回答你们还可以,但是现在不行了。”
“怎么?现在的食盐价格不好了?”
“不是价格不好,食盐的价格倒是一直比较稳定。不过,市场价格跟我们盐民并没有多大关系。”
“这话怎么说呢?”
于是盐民大叔说起了他们的生产情况。原来在产盐地区的居民都被政府列为“灶户”,专职为国家生产食盐,每年有上缴官府的产量定额,称“额盐”,以此代替一般民户承担的赋役。在这里捞盐的都是灶户。从朝廷对盐的管理来说,我们这些灶户只管盐的生产,而盐的销售则是商人们的事。朝廷专设“盐运使”衙门管理官盐的产销。产盐地区都设立盐场,征收灶户的盐产。朝廷户部每年印发“盐引”给商人们。对商人们的要求是,商人们必须为朝廷向边疆地区运输物资,才可以换得运销官盐的特权。边疆地区的驻军长官按照商人运来的物资数量,开出一份“仓钞”,商人以仓钞到盐运使衙门换取盐引。一般的是一石粮食换一张盐引,一张盐引可以到我们盐场提取官盐两百斤。每一个盐产区都指定了固定的销售区域,商人们必须按照指定的地点持盐引运销官盐。盐引的有效期仅一年,使用过期盐引、不按指定地点销盐就是“犯界”,所运官盐超过盐引限定的数目,都要按照“私盐罪”处罚:初犯杖一百,为朝廷无赏服役三年,等于是坐三年牢。如有拒捕行为,可以当场斩首,盐货及运输工具全部没官。民间百姓买食私盐者也要处杖一百。这是以前正常年景下的情况,我们这些灶户只管捞盐,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是也还可以平稳度日。
盐民大叔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半响,盐民大叔忽然对着张侍郎问:“老哥,看样子你们也是跑江湖的人,见世面多,如今这世道是怎么了?这大明朝好像变了?”
“不知道兄弟这话怎么讲?”
“这话怎么讲?前些年我们盐民的日子还过得去,但是最近两三年,这里的一切都变了,我们这些盐民几乎无法过了。”
“你们不是照样捞盐吗?”
“捞盐是还在捞盐,但是日子过得苦呀。听说过其他地方怎么样收税吗?”
“我们四方漂游,收税的事情我们倒是没留意。怎么?这里收税很重?”
“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以前我们这些灶户给政府交了规定的额盐以后,还可以有一定数量的剩盐自由出售给盐商,得到较好的报酬。但是最近两三年不行了,额盐任务不断加重,卖给盐商的盐价也不断下跌。盐商们压价格的理由是盐税太重,赚不到利润。”
“听说有不少盐商靠走私发财?”